« 返回前頁列印

理財方案 | 2021-06-05 05:00

李明正

【移民】移民英國 身份財務規劃新思維

放大圖片

移民移居的熱潮自2019年再次燃燒起來,先從歐盟、加勒比海等地的快速公民投資計劃(CBI)和居留投資計劃(RBI)開始,到去年英國BNO Visa通道落實,計劃移民的人士,不論是申請當地學校、買樓買舖,還是資產稅務管理,着眼點都放在「離開」的規劃上。

在英國Lockdown解封以後,開始要「付諸行動」,筆者卻留意到不少準移民人士,出於對稅務的「規劃」,反而想盡量減少自己在英國居留的年期,同時保留香港的物業與資產,證明有「關聯性ties」,以達至保持「非居籍」的稅務居民身份,減少英國稅務責任,保存半生辛苦經營的財富。

移民理財首重理稅,這種想法並沒有錯,只是着眼點並非只放在「離開」上,而且在資產保留方面存在盲點,以致白白浪費居英期間首數年的黃金時間,沒能為「離開」後的生活做更好的準備。

善用境外資本作身份規劃

一條簡單問題:「離開英國以後,你會去哪裡?」難到不少上述人士。有人考慮回流香港,等夠6年後(和英國視與居籍Deeded Domicile規例有關)準備下一次「離開」,有人想到亞洲養老,但更多的是沒有考慮。

在英國落地後首數年,如果事前準備得妥當,一般能保持「非居籍」身份,能以滙款制方式讓資產在境外免稅滾存,同時防止它們跌入英國的遺產稅稅網。為了保持一定原居籍地的關聯性,普遍移民人士都會考慮保留物業、金融資產、現金等等,變相令「離開」變成只有回流香港一條路。

為「離開」英國準備更多選擇

其實,在英國的稅法概念,居籍不一定只在現時居住地和原生地兩個選擇,如果善用這些境外資本,同步投資在一些CBI和RBI的項目上,就能同時做到分散資產地域司法風險、免稅境外增值及取得額外公民/居民身份。例如將賣出香港物業的資金,分別存放在馬來西亞的銀行和投資葡萄牙房產,便可藉此取得10年期的第二家園和黃金簽證(GV),除了能以此作申報境外居籍時的「理據」,也為自己「離開」英國時準備更多的選擇。

從個人生活出發考慮細節

除了身份規劃,生活規劃細節也是移民人士常見的盲點。舉個例子,英國的醫療體系NHS整體屬於公營,是不論BNO Visa持證人(須先支付移民附加費IHS)還是當地公民都可享有的福利制度。NHS包括門診以至手術,涵蓋範圍雖然全面,但兩地醫患處理手法不一致,在我們眼中的「大病」,在當地很多時會作「小病」處理,治療方式不同,等候時間亦可能較長。在這些情況下,回港短期就醫可能是更好的選擇,畢竟很多人都有相熟的家庭醫生,對「本土病」的治療也較為熟悉,在移民前如果有保留醫療保險,相關醫療費用亦可獲得減免甚至抵消。

另外,如果在移民英國期間決定定居當地,便無可避免會成為「居籍」稅務居民,需就所有海外收入及資產徵稅,屆時才處理相關資產便可能太遲,需要面對潛在稅務責任帶來的高昂「機會成本」。假使在移民前已通過成立除外資產信託(EPT)、私募人壽(PPLI)等工具保存境外資產,移民後便可根據意願,心無旁鶩選擇生活方式,減少稅務造成的財政壓力,為生活規劃提供更大的自由度、更多的可能性。

https://www.facebook.com/ginleei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