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6 00:00
氣療百病 袁康就博士
患肌帶來三類病痛
浮針源自「直針刺」。針體刺在皮下的一層罅隙,叫「疏鬆結締組織」,也可以叫「筋膜」。這位置甚少末梢神經,故針刺在這裏不會痛。不過,這裏還有微絲血管,血管內有末梢神經,當針身碰到血管,那患者便有少許軟痛感;碰不到血管,患者只感覺浮針在皮下拉扯,一點痛感也沒有。這就是浮針不痛之因。
浮針的療效就在這個疏鬆結締組織中誕生。浮針醫師在這裏做了兩個動作:「掃散」和「再灌注」。掃散是指醫師持針以扇形拉扯筋膜的動作掃散,其結果是針尖前的緊張肌肉得到放鬆。再灌注是患者與醫師「鬥力」,目的是讓該肌肉有更多的血液灌注到位。
缺血缺氧
簡單而言,浮針針對的是病理性緊張的肌肉,稱「患肌」。掃散和再灌注主要目的是讓緊張的 ...
(節錄)全文共107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