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21-05-24 05:00

周奐彤

通脹縱來襲 投資選擇仍然多

放大圖片

美國最新公布4月份的整體和核心通脹強勁,反映去年的低基數效應,當中以能源價格的增速較快。數據出爐後,為資產市場帶來衝擊,當中以股市較明顯,國庫券孳息率則溫和上升。在經濟復甦的關鍵時刻,投資組合的配置將會取決於通脹前景,希望減少通脹影響的投資者現在有哪些投資選擇呢?

通脹壓力一般來源於經濟改善,並會導致債券孳息率上升,因為市場預期央行將會收緊政策以調節增長步伐,首先會針對資產負債表,然後便會加息。不過,我們認為當低基數效應過去,而供應方面的樽頸逐漸減退,通脹壓力將會慢慢紓緩,回歸至接近聯儲局的長期目標水平。

商品抗通脹債券可取

但是在疫情之後的復甦過程,確實存在不少未知數。正當私人需求加快增長之際,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卻仍然生效,通脹前景可以有較多變數。與幾年前不同,當時大家只會擔心通脹過低,現在的通脹風險既可過高,也可過低。

這確實會讓投資者不安,畢竟他們已經多年未嘗通脹過高的日子。面對通脹風險,有一些傳統資產可以幫得上忙,例如指數掛鈎債券、商品和股票,均有助紓緩通脹一旦失控時所衍生的風險。

眾所周知,通脹是債券投資者的傳統敵人,會蠶蝕固定票息的實際價值。然而,票息與通脹率掛鈎的通脹掛鈎債券卻是例外。此外,根據歷史數據,商品價格與通脹率高度相關,有力對抗通脹。

在岸股票具分散功能

另外,股票也提供通脹保護作用,因為在強勁的經濟增長下,企業收入和盈利會隨之上升。我們今年仍然看好股票,通脹升溫特別利好周期性板塊,例如金融、物料,和工業股。至於科技和健康護理類股份,短期內可能仍然會受壓。

除了行業輪動,不同地區的股票表現亦見差異,歐洲區的經濟前景改善,而且疫苗接種進度良好,因此區內股市近況較為強韌。而亞洲地區方面,個別地區的疫情有惡化跡象,不禁令人擔慮其內需復甦。然而中國的疫情穩定受控且疫苗接種取得不俗進展,而且在岸市場與外圍股市的相關性較低,同時兼具分散風險功能。

但是,這些資產在當下的經濟情況中,都各自面臨一定挑戰。以股票為例,環球多個股市已從去年低位反彈不少,估值已經略為高於長期平均水平。而且債券孳息率上升,亦足以影響股票回報。

核心實物資產波動低

至於商品方面,例如銅等商品價格已升至多年高位,隨着中國採取措施抑制信貸增長,並轉向更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步伐,商品市場可能因而受壓。同時,與通脹掛鈎的債券,如美國抗通脹國庫券(TIPS)的收益率現為負數。

面對不同限制,實物資產可能是創造收益和對抗通脹的其中一個選項。我們預期政府債券孳息率將會在年內繼續上升,即使如此,它們仍然會處於歷史水平的低位。而基建、房地產和交通等實物資產,既可提供與信貸市場相若的收益率,同時有抗通脹的作用。

提到實物資產,識別核心和非核心資產非常重要。核心實物資產的波動性一般較低,回報的較大比重來自收益,而不是資本增值,更重要是其合約現金流會較具可預測性,這些合約現金流通常會與通脹水平掛鈎。因此,核心資產具有額外的通脹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