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歐洲 | 2021-05-17 05:00

Karsten Junius

【私銀觀】歐羅區無持續價格壓力

放大圖片

隨着接種疫苗普及化、感染率下降,以及各國謹慎重開關口,歐羅區經濟重現活力的跡象。4月份綜合採購經理指數(PMI)自去年夏季以來首次升至50以上,示意繼冬天錄得兩次負季度增長後,GDP可能於第二季再次增長。由於貨幣增長強勁(實際M1),因此中期前景甚至更好。有見及此,我們維持對今年GDP增長4%及2022年增長3.7%的預測。

歐洲公司定價能力正增強

然而,增長加速似乎帶着代價:繼去年12月最新數據錄得負增長後,整體通脹於4月按年升至1.6%,為兩年來的最高水平。愈來愈多公司表示供應遇上瓶頸,而正受全球半導體短缺困擾的歐洲汽車業便是個典型例子。歐羅區製造業方面,採購經理公布自指數成立以來最高的產能使用率,及最長的供應商交貨時間。這可能不單反映出對製成品的強勁需求,亦反映出供應鏈可能依然受到疫情相關的扭曲影響。積壓的訂單和新訂單強勁增長,意味公司的定價能力正在增強。

全球製造業動力或已見頂

到目前為止,服務業的價格壓力已較為緩和,但我們認為只有當限制移動能力持續,此情況方會繼續。更重要的是,全球食品和能源價格再次上漲,並明顯超越疫情前的水平。至今,歐羅在過去12個月走強,沖淡了這些因素對歐羅區價格的影響。考慮到生產的能源強度,儘管食品價格可能進一步上漲,但由於中國經濟周期正在冷卻,全球製造業動力亦已可能見頂,而且無明確的催化劑顯示能提高能源價格,因此能源價格自身的升勢似乎不太清晰。然而,我們可指望歐羅未來走強。歐羅顯然是一種周期性貨幣,並該會受惠於歐羅區經濟延遲復甦,以及與疫症相關的全球風險減弱。

綜合所有因素,我們預期通脹率將於8月上升至2%,並在今年餘下時間維持在該水平。這可能為歐洲央行於允許更高債券孳息率和略微收緊融資條件上構成壓力。聯儲局發出更明確的訊號,表示開始討論何時縮減資產購買規模(最快可能在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上提出),這或會為歐洲央行帶來更多壓力。我們認為,無需再延長於3月協定加快資產購買步伐的決定,並可稍為放慢。

勞動力市場疲弱短期料持續

然而,正如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萊恩(Philipp Lane)於上周指出,資產購買步伐放緩並不一定導致進一步減少緊急抗疫買債計劃(PEPP)的線性過程。到目前為止,有兩個重要原因反對歐洲央行政策立場永久轉變:(1)勞動力成本壓力仍然很低,低於可推高通脹至歐洲央行目標的水平。由於失業率仍高達8.1%,而且就業人數亦較疫症前水平少約300萬人,因此這情況於短期內不大可能改變;(2)儘管相較去年夏季的低谷高出十份一個百分點,中期通脹預期仍遠低於歐洲央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