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即巿股評 | 2021-04-24 08:37

【EJFQ信析】疫情短線有反覆 持倉宜謀定後動

放大圖片

全球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病例急升,周三(21日)多達88.8萬宗確診,周四仍高企在88.6萬宗,重災區印度更連續兩天創新高,周四多33.25萬人染疫,死亡個案同樣破紀錄。

現時環球肺疫呈「K形」發展,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出現兩極化走勢,股市表現儼然是與疫情掛鈎。美國及英國已實現大規模接種疫苗,今年以來新增病例顯著回落,標普500指數及富時100指數截至周四分別累漲10%及6.8%;反觀印度Nifty50指數同期漲幅收窄至2.6%,而染疫宗數居全球第三位的巴西,其股指更下跌5.7%。

附【圖】所見,是2020年肺疫爆發以來全球新增確診個案與MSCI世界指數對新興市場指數比率的走勢,從中可發現在去年10月底以前,指數比率和疫情的關連性較低;但踏入11月起,兩者開始呈正向關係,當新增病例趨升,指數比率也上揚,代表新興市場跑輸「大市」,資金流進發達市場。

箇中原因不難解釋,去年11月美國總統選舉大局初定,適逢疫苗研發取得重大突破,美國輝瑞與德國BioNTech合作的首款新冠疫苗有望推出,隨後更多疫苗陸續面世,惟各國分配不平衡,發達國家與新興國家抗疫前景呈分化,印證疫苗接種不但主導疫情,亦帶動資金投向風險較低的成熟市場。

然而,發達國家縱使疫情紓緩,早前推出的刺激措施卻要面臨「埋單」困擾。以美國為例,總統拜登有意向富人「開刀」,大幅提高資本增值稅率,拖累華爾街股市周四尾段遭拋售。當拜登仍在為他的基建宏圖與共和黨討價還價之際,加稅陰影預料將繼續籠罩後市,恐會限制美股表現。事實上,股市是反映投資者預期,英美股市或已透支了疫苗的利好因素。

另外,控疫成效相對較佳的澳洲及紐西蘭剛啟動「旅遊氣泡」,此舉當然是推動經濟返回正常水平的重大進展,惟兩地民眾入境毋須隔離,疫情一旦再度惡化,相信會促使其他國家在考慮放寬跨境限制時更趨審慎,對環球經濟復甦帶來負面影響,風險不容忽視。

換句話說,成熟國家疫情比新興國家明顯緩和這一因素,短線而言還是會反覆,4月最後一周即將來臨,傳統智慧有所謂Sell in May,持倉不妨謀定後動。

港股方面,本欄提及的抽水潮仍在發酵,恒指周五雖重越29000點收市,但過去一周3次於50天線(現處29173點)前卻步,意味後市續陷拉鋸困局,除非內地加強監管新經濟企業的風險解除,刺激科技股收復失地,否則恒指將維持區間波動,在出現大成交突破29500點前,難重展升浪。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