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 2021-03-29 05:00
吳家俐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超過一年,雖然經濟已從谷底逐漸反彈,但是投資者仍然關注經濟將以什麼步伐繼續前行。第一季即將結束,又是時候展望新一季的經濟前景,我們認為環球經濟在未來一季出現高於趨勢增長的可能性較高,原因主要有4個。
四大因素推動經濟前行
隨着各國科學家積極研發疫苗,美國已在去年底展開接種計劃,總統拜登早前更宣布會在5月1日起,取消接種疫苗的優先限制,意味屆時所有成年人都合資格接種,並期望能在今年中達致群體免疫效果,讓民眾可在獨立日之前恢復正常生活。
而各國央行和政府去年果斷推出大規模財政和貨幣政策,及時彌補了封城措施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讓環球企業的財政狀況得以逐漸改善。至於美國即將推出新一輪的經濟刺激方案,其影響力或將推展至環球其他地區。
另外,由於封城措施限制了民眾出行,同時亦改變了他們的消費習慣和降低其生活開支,帶動美國人的過度儲蓄水平顯著上升。
除此以外,出行限制往往導致經濟收縮,但是從去年第四季所見,在封城措拖之下,經濟仍然錄得增長,看來各國已經適應了疫情之下的新常態。
長期因素限制通脹升溫
然而,在這些利好的經濟背景下,通脹預期最近卻有升溫跡象,並且帶動債息急升,美國10年期國庫券孳息率便升穿1.7厘水平,令資產市場出現較大波動,究竟通脹會否影響這種樂觀的經濟前景?
雖然個別滯後板塊如服務業的低基數效應,以及市場波動,均有可能導致零星的通脹反彈,但是我們認為一些長期的結構性因素,很可能會限制通脹向上的動力。就在疫情發生之前,其實美國幾乎已達致全民就業,通脹壓力在當時亦未見升溫,加上全球化、網購平台的崛起,以及工會的議價能力被削弱等,均導致結構性低通脹。
市場相信通脹有可能會升穿2%水平,但卻低估了聯儲局對較高通脹的容忍程度,筆者認為當局只會在個別情況,例如在金融市場明顯緊縮,股市崩潰和信貸息差急劇擴闊之時,或者是資產市場出現無序抛售等,才會出手作進一步行動。
估計美元長期仍然偏弱
預期美國聯儲局或會為長債孳息率設上限,讓借貸成本能夠處於可控水平。投資者可以在較長年期的債券獲取較高息差,而且短債孳息率穩定,對沖成本相對較低,有助吸引外來投資者進入美國市場。
我們認為目前的經濟情況利好高收益的債券,當中包括企業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以及證券化債券等。投資者同時需要留意相關資產的存續期,筆者認為短存續期的高收益資產,相對較長存續期資產吸引。
受惠於環球經濟持續復甦,新興市場債券亦可望受到支持,但是並非區內所有固定收益資產都能同等受惠,因此精挑細選非常重要,我們較為看好高收益的新興市場主權債券。而且投資者需要注意滙率走勢,雖然整體環境利好新興市場,但是區內貨幣兌美元的滙價,短期內或因美元轉強而波動,但是我們相信從長線而言,美元走勢仍然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