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市場分析 | 2021-01-11 05:00

Jan Poser

投資者參與氣候承諾

放大圖片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科學研究得出精簡但清晰的結論。與工業時代前比較,人類所排放的溫室氣體與溫度上升兩者間存在直接相關關係:若排放量增加,溫度亦隨之上升。如果人類希望限制溫度的升幅在攝氏1.5度內,IPCC估計我們將只可排放300萬億噸的二氧化碳當量(CO2e),這是我們剩下所謂的碳預算,意味必需徹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們現在排放得愈少,碳預算於將來則可維持更長時間。然而,至2025年前,人類應該以實現淨零碳排放為目標,意味屆時的碳排放量應與吸收量相同──可謂雄心萬丈的計劃!

更多國家承諾遵從《巴黎協定》

可喜的是愈來愈多國家承諾參與這宏大的計劃,並備有具體目標。包括日本、英國及瑞士在內的多個國家,於去年公布將於205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淨零水平。即使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多的國家之一)亦以於206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為目標。下任美國政府已宣布將會立即正式批准《巴黎條約》。歐盟早已訂下於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削減40%的目標(與1990年相比),但希望將此比例提高至55%。我們可以假設德國將落實於2038年前淘汰「氣候殺手」──煤的計劃,相關的政治措施於未來數年勢將大幅增加。

碳泡沫爆破風險升

這對化石能源公司而言屬壞消息,畢竟現有化石氣體、燃油及煤儲備遠遠超過碳預算,若我們加上假定但尚未開採的儲備,則二氧化碳當量的潛在排放量將達近3000萬億噸,然而,若當中僅約300萬億噸排放量符合氣候目標,則其餘的化石儲備將於不久的將來變得毫無價值,這些化石儲備將連同以其為燃料的發電廠、船隻、飛機及貨車停擺,而企業與投資者同樣需面對「擱淺資產」的風險。未來數年,相關證券可能會大幅貶值,CarbonTracker.org更預測,有共26萬億美元總市值將面臨風險。

減緩氣候變化涉風險與機遇

避免上述風險是我們的信託責任。若我們專注於守住溫度升幅在攝氏1.5度以內,或協助其他公司透過綠色科技降低排放的公司,將可締造龐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