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即巿股評 | 2020-12-09 07:37

【EJFQ信析】內銀估值不貴 平衡風險之選

放大圖片

港股昨天持續調整,在兩日內,恒指10天線及20天線接連失守,銀行股更屬重災區,滙控(00005)昨收報41.35元,跌3.6%,未能守穩「牛熊分界」的250天線。然而,「獅王」由9月谷底見27.5元計,反彈至周一的44元,回升60%,現價較高位僅調整6%,在飽受內外夾擊下(詳見2020年7月30日本欄)已算有交代。那麼銀行股是否值得投資,應把內銀納入一併考慮。

中資銀行股在10月初大幅攀升,附【圖】所見,H股市值最高10家內銀,期內一度累漲超過20%,招行(03968)和郵儲行(01658)更分別上揚50%及56%。內銀股急彈後,目前估值仍不算貴,依然具吸引力。

內銀近年表現疲弱,背後原因眾多,內地經濟增長放緩,「百業之母」自然首當其衝;而金融科技高速發展,「類銀行」迅速崛起爭生意,也搶走了傳統銀行的客戶。還有,營運環境轉差,息差持續收窄,中央又促「讓利」支援實體經濟,銀行盈利前景遭看淡。

基本因素欠佳,加上投資者「貪新棄舊」,導致內銀股難有好表現。新冠肺炎爆發後,新經濟股大放異彩,傳統板塊相形失色。銀行雖屬舊經濟,業務所受影響不算太大,惟沽壓竟然與受疫情重創的航空、旅遊、餐飲業一樣嚴重,顯然屬過度拋售,才會觸發第三季強勁反彈。

至於內銀股抽升後近日回調,導火線是行業正面對更大的監管考驗。11月初螞蟻集團A+H股掛牌前緊急煞停,可視為中央加強規管金融業的強烈訊號。

踏入12月,銀保監發布了內地影子銀行報告及《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前者直言影子銀行是金融體系一部分,多年來形成隱患,即使整頓已經有一定成績,但不會就此「鬆手」,避免衍生系統性風險。

《辦法》則列出中國金融系統重要性銀行,在資本水平、槓桿率、公司治理和資訊披露等方面增添額外要求。花旗估計,包括六大國有銀行的8至13家內銀將「入選」,意味須進一步補充資本,為盈利前景添壓。

從另一個角度看,強化監管不必然是負面因素,金融科技有序發展屬利多於弊,為銀行業開闢一片新的「藍海」;若然晉身系統重要性銀行,因「大得不能倒」,估值更有機會產生溢價,捱過短暫沽壓後,相信將成為資金吸納的目標。

早前市場炒作舊經濟「均值回歸」,內銀也受惠,惟累積漲幅已大,在高位借勢調整,畢竟價值股上升潛力難及增長股,內銀後市未許過分樂觀。然而,在十大內銀中,6隻市盈率不足5倍,更有9家股息率逾5厘,論估值,仍不失為平衡組合風險之選。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