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20-12-04 00:00

康和健 顧小培

各司其事

香港現在流行的所謂「劏房」,並不是什麼新東西。如果着眼於這個名詞探究下去,廣州話的「劏」解作「剖開」,例如「劏豬」是指將豬宰殺後開膛破肚。以房屋而言,「劏房」即是將「房」原本的面積割開。結果可以分成多個獨立單位。這些分割出來的單位不但空間小,居住環境通常更差,因為居住人數密度增加,具體上也難以有專用的洗手間浴室及廚房等。 如果從居住者角度看,香港從前的公共房屋,尤其是早期的徙置大廈,格局都與劏房無異,因為其中多戶住客共用廚廁。但之後一路進展下來,這類建築的大小與設施,已逐有改善。 現在的趨勢,竟然是在走回頭路。近年來房屋供應短缺,僧多粥少,推動地產價格急升。租金也同步。不少低收入的基層市民只能 ...

(節錄)全文共93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