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專家評論 | 2020-12-02 08:30

張聖典

精簡程序 急市民所急

放大圖片

上周發表的《施政報告》公布多項有關房屋的措施及針對土地供應的政策,筆者認為,《施政報告》雖為本港長遠而言的土地及房屋供應政策訂下了願景和方向,但總體而言仍略為失色,大部分措施延續既有政策方向,即以增加土地供應為根本。

《施政報告》中提及政府已全數覓得《長策》中訂下於未來10年興建公營房屋單位目標量的土地,初步確定了本港未來10年公營房屋的供應量,為滿足中期本地合資格人士租住公屋的需求提供一定保障。

政府又提及會繼續推動「明日大嶼」,積極爭取通過涉及1000公頃人工島填海和相關策略性交通的研究撥款,並探討創新的融資方案。筆者樂見政府願意以創新思維探討填海融資模式,從而讓市民大眾有機會直接參與並共享計劃發展成果,大家將拭目以待。

然而,上述政策設立的方向仍只針對未來中長期的房屋供應。

對於本港目前十分迫切的住屋問題,只有《施政報告》中承諾於3年內創造1.5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能略解燃眉之急。主要由政府負責或促成提供土地,非政府組織營運的過渡性房屋計劃已展開多年,筆者認為,政府應進一步綜合計劃執行至今由壓縮覓地、改裝、審批圖則,以至安排上樓過程等各方面經驗,提出於短期內製造更多房屋單位供應的措施。甚至研究利用興建過渡性房屋的經驗,在原有用作過渡性房屋的土地上加快建造永久性房屋。

《施政報告》提到政府會着力加快土地發展程序。業內人士對土地審批程序繁複、各政策部門標準不一詬病已久。大部分發展計劃都由於發展人與各部門溝通效率欠佳、審批過程冗長,而導致發展進度受阻,政府應盡快落實更有效且具有針對性的精簡措施,才可急市民所急。

張聖典
普縉執行董事及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