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案 | 2020-10-06 05:00
游國義
當股票指數下跌超過10%時,人們一般會稱此時股市進入了「調整」階段。此說法頗為中性,但許多投資者對這種跌勢會感到不安。市場調整到底代表什麼?調整後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投資者應採取什麼行動幫助投資組合安然渡過跌市?以下為你解答與此相關的一些常見問題。
目前人們對於市場調整的定義尚未有一致共識,但普遍認為當主要股票指數,例如標普500指數或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由最近期的高位下跌10%至20%,便會稱此時股市出現調整。之所以稱之為「調整」,是因為從歷史上看,股票價格會在這種跌市後,調整回到其長期走勢。
熊市歷時較牛市短
無人能確切預測這種調整會否逆轉或變為熊市,但從市場歷史來看,大多數的調整並沒有成為熊市。自1974年11月以來,股市出現24次調整,其中只有5次成為熊市,分別始於1980年、1987年、2000年、2007年及2020年。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牛市。然而,熊市雖然可怕,但它卻是長線投資旅程中的一部分,每個投資者一生中都會不時遇到。
雖然如此,縱觀大局非常重要。自1966年以來,熊市平均持續大約15個月,遠比平均牛市時期為短,而且熊市的開始及結束通常來得相當突然,而快速反彈的情況極難預測。其中一個例子是標普500指數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發時的熊市,從2月19日的高位下跌至3月23日的低位,期間只持續33天。因此,一般而言,長期投資者最好是選擇堅持下去,而非將資金撤出市場。
審視風險承受能力
投資者對熊市應有準備,過度擔心會適得其反。當股市大幅下跌時,我們不妨考慮一些可能有助投資組合及情緒健康的策略。以下是每個投資者應考慮的一些方面。
首先,如果你未有財務計劃,請考慮作出安排。書面財務計劃不僅有助你建立適當的均衡投資組合,還能在股市顛簸起伏時,幫助你穩定情緒,從容地堅持下去。
其次,審視你的風險承受能力。當股市上升時,風險相對容易應對;而當股市低迷時,那應該是時候考慮調整你的目標資產配置。每個投資者應衡量自己在情感和財務能力上可以承受多大損失。
第三,定期重新平衡投資配置。市場變化可能會使你的資產配置偏離最初的目標。長遠而言,價值上升的資產在投資組合中會佔較大比重,而價值下跌的資產所佔比重會減少。重新平衡是指賣出相比其餘投資組合而言比重變得過高的倉盤,並將資金轉移至比重偏低的倉盤。我們建議投資者定期進行這種重新平衡。
配置符合人生階段
最後,考慮人生階段。如果你是年輕的投資者,為實現15年期或更長遠的目標而進行儲蓄,你有時間從跌市中收復失地。然而,如果你是即將退休或已退休的投資者,情況便有所不同。臨近退休時的風險承擔狀況通常會較為保守,定期重新平衡和適當分散投資非常重要。如果你剛退休並開始從投資組合提取資金,便應注意退休初期遇上投資低回報,可能會令你對投資組合產生負面看法;我們建議此時應採取措施以避免在跌市出售資產,考慮減少計劃提款金額或推遲大額開支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