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脈搏 | 2020-08-28 00:01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以「首戰即終戰」論述大陸出兵的危機,令外界關注美國會否捲入愈來愈緊張的兩岸問題之際,另一邊的南海局勢亦呈現劍拔弩張的氣氛。美國周三宣布制裁涉及在南海造島的24間中國企業,惹人猜測是否鋪路部署軍事行動。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在香港時間周四又表示在印太區「寸土不讓」(We're not going to cede this region - an inch of ground),攤牌味道甚濃。至於解放軍,周三向南海試射多枚彈道導彈,包括被稱為「航母殺手」的東風-21D,國防部周四強調中方既不會隨美起舞,也不會任美胡來。中美互不相讓,南海爆發軍事衝突的風險急增。
華府的制裁已引來大量揣測,埃斯珀周四在夏威夷Daniel K. Inouye亞太安全研究中心的強硬發言,就更令南海情形堪憂。埃斯珀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本月6日才通電話,雖然在南海、台灣和疫情等方面各說各話,各自重申立場,但雙方同意兩軍要保持溝通,管控危機,防止誤判,降低風險。總體來說,當時埃斯珀的表現,在白宮群鷹之中,還算溫和。
可事隔三個星期,埃斯珀鷹味大增,繼周一在《華爾街日報》撰文,狠批中國共產黨和解放軍體制,並指美國國防部已準備好在所有領域上迎戰中國後,周四公開表示,北京沒有履行對國際法、規則和規範的承諾,企圖在全球擴展力量,更似乎正傾盡全力擴大對東南亞地區,特別是在南海的影響力,故美國須加強在印太地區的盟國和夥伴網絡,以應對中共的軍事和經濟威脅。惟美國仍然希望與北京合作,令對方重新回到符合國際規則的軌道上。
埃斯珀言詞咄咄逼人,加上美軍近期在南海的軍事行動頻繁,究竟美國以南海造島為名制裁中國企業,是純粹施壓迫使中方遵從美國所言的國際規則?是繼7月13日宣布中國在南海的主權申張「完全不合法」後再一重要舉動,要南海諸國歸邊?抑或藉此表明南海造島「違法」,為局部軍事行動開路?當美國11月大選臨近,總統特朗普擺出一副不惜以戰事拉抬選情的態勢,實在什麼可能性也有機會出現 。
對美國在南海的不斷進逼,除中國外交部周四強調美國是「非法制裁」,違反國際法和國際相關準則,完全是霸道邏輯,強權政治外,國防部表示中方會採取有力舉措堅定捍衞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意味不會容忍美國過份壓迫。
具體行動的最新體現,是周三解放軍向南海發射多枚彈道導彈,包括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即所謂「航母殺手」,以及射程約4000公里,能從中國打擊關島美軍基地,有「關島快遞」之稱的東風-26核常兼備導彈,明顯是要反制美軍近期在南海的威嚇。
中美在南海的矛盾難以化解,雙方不斷加強展示「肌肉」,言詞針鋒相對無異於戰鼓漸鳴。值得注意的是,台海與南海構成微妙關係,假如美國與台灣愈走愈近,不斷挑戰北京堅持的「一中原則」,不管台海抑或南海皆有機會成為中美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