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市場分析 | 2020-08-05 05:00

吳安瀾(Alex Wolf)

【私銀觀】論美國大選對投資影響

放大圖片

近來,投資者除了擔憂新冠疫情,也將關注點放在美國的政治上,尤其是即將舉行的美國大選。共和黨和民主黨究竟提出了哪些政策提案,這些政策將如何影響不同的經濟領域?我們希望從3個角度解讀大選的情況:民調趨勢如何;政治會如何影響投資形勢;以及為什麼宏觀經濟因素對市場而言仍是最重要的。

在2020年11月3日之前,美國選民將投票選出總統、眾議院全部435名議員和100名參議員中的35名。由於疫情影響,預計郵寄投票的人數會增加,因此正式宣布選舉獲勝者的時間可能會比往常遲一些。共和黨和民主黨將在8月分別舉行全國代表大會,確認各自的總統提名人選,並強調他們各自的政策綱領。

我們可以觀察民調數據和市場預期,以了解目前各名候選人獲勝的機會率,以及預測國會選舉的政黨構成(儘管這些數據可能會迅速變化)。

黨派之爭影響提案通過

這實際上取決於總統候選人的提案和他們的政策被納入法律的可能性。傳統上,總統在未經國會同意的情況下,推行大規模政策改革的能力相對有限(外交事務和貿易談判等例外)。大多數聯邦法律都是從法案開始,迂迴通過立法程式後成為法律。

如果總統候選人的提案屬於下列情況,那麼大選可能會對市場產生影響。首先是對特定行業或地區產生影響。2010年的《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該法案在2016年之前將美國人口中沒有醫保的人的比例降低了一半,並撼動了整個醫療行業。其次是在改變市場對經濟增長和通脹的預期。例如,自從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獲得批准以來,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量翻了兩番,有助於促進經濟增長和降低消費價格。

大選本身影響市場有限

如今立法似乎深受激烈的黨派之爭影響,只有當眾議院、參議院和白宮都由一個政黨控制,有重大影響的提案才更有可能獲得通過。然而,大選本身對市場和經濟的發展路徑影響不大。無論哪個政黨入主白宮,美國經濟都會隨時間推移而不斷增長,而資產也往往會隨着經濟增長而升值。

那麼現在市場的驅動因素是什麼?我們預計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與新冠危機的鬥爭將主導投資形勢。美國失業率仍高於10%,企業盈利仍因封鎖政策導致的需求下降而受到抑制,在公共衞生危機得到充分化解之前,圍繞疫情的不確定性將會持續。

首要推動復甦兩黨支持

我們正處於經濟周期早期的環境,兩黨的政策制定者似乎都有動機支持經濟復甦。雖然在政策偏好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但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立法重點都將依賴經濟形勢的走向:首先,兩黨也許都會支援出台更多刺激經濟的計劃。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沒有優先考慮縮小預算赤字。另外,雖然我們認為目前在國會中熱議的第四階段刺激法案中,基礎設施開支獲得通過的機會不大,但是到2021年兩黨中的任何一黨都可能會轉向支持基建一籃子計劃。其他的一些政策重疊領域包括降低處方藥費用,和保持對華強硬立場。

當然,這兩位總統候選人在許多方面存在差異,包括外交政策和能源政策,以及稅收和監管政策。同樣,2021年及之後的政策重點將會取決於當時的經濟狀況。例如,儘管民主黨領導層可能會支持監管從嚴和加稅,但短期內民主黨人不太可能推進這些政策,除非這些政策與他們認為對經濟有刺激作用的其他措施同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