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香港財經 | 2020-07-27 23:20

【信報短評】美元避不過危機 人民幣迎難以上

放大圖片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對環球經濟破壞之深,可謂史無前例,但金融體系受到的衝擊,到目前為止,風險看來還是可控的。不過,香港金融管理局前總裁任志剛警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兩次危機,各自的病因至今尚未解決,而新冠疫情促使各國央行加碼量化寬鬆,勢令問題惡化,正醞釀第三次金融危機。任志剛亦提到美元的儲備及結算貨幣地位並非想像般牢固,美元滙價有可能大幅下跌,以至過往所謂的TINA(There Is NO Alternative),即沒有美元替代品的情況終會改變,他形容AWE(Alternatvie Will Emerge),意指替代品終將出現。人民幣會成為美元替代品嗎?

任志剛在接受香港金融學院訪問時並沒明言第三次金融危機的震源是什麼,但表示比起香港聯繫滙率受壓,他更憂心美元滙價大跌。其實,自從聯儲局在金融海嘯後不斷加碼量寬,市場和經濟學界早有聲音指出,美元及美債遲早崩盤,引發更深重的危機。然而,現實是美元和美債仍佔主導地位,有學者更提出「現代貨幣理論」(MMT),認為美國債台繼續高築絕無問題,只要聯儲局不斷量寬印鈔埋單便可。

新冠肺炎會否對這格局帶來根本性改變,答案是肯定的,只是無法預知以那種形式出現而已。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公布,全球各國的外滙儲備中,美元所佔比例由去年第四季60.8%上升至今年首季的61.9%,突顯美元的避險作用暫仍是風打不動。所謂的「AWE」會從那裏冒起頭來?

其實過去不是沒有AWE,歐羅一度被寄予厚望,惟受到歐盟整合的顛簸和歐債危機困擾,歐羅於全球外儲佔比只維持在20%,難言挑戰甚至取代美元的地位,況且歐盟本身也不見得有此野心。

哪人民幣呢?以今年首季人民幣佔全球外儲僅2.02%,要取代美元似乎更不可能,人民幣躋身主要儲備貨幣仍長路漫漫;若想成為重要結算貨幣,如能解決以下幾方面障礙,與美元和歐羅鼎足而立大有可能。

首先,當然要鼓勵貿易夥伴選用人民幣,在美國拉攏周邊國家參與圍堵之際,中國須在外交以至「一帶一路」政策上適度調整。其二,要讓外國政府、企業和投資者手上的人民幣有更多用途,人民幣國際化固然要繼續,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功能亦要增強,提供更多人民幣投資產品選擇。其三,人民幣滙價須保持穩定,發揮國際貨幣的儲備功能。

當前中美角力日益加劇,金融熱戰有一觸即發之勢,看似挑戰不少,實際卻可能加速人民幣成為美元的AWE。美國要求其他國家選邊站,問題是即使美國本身也不大可能在經濟上完全與中國脫鈎,更莫說其他國家。這些國家與中國進行貿易或投資時,為避免誤踏制裁地雷,直接使用人民幣結算而不沾手美元,反而較安全。此外,貿易夥伴之間,甚至可以創設供本身使用的結算貨幣,例如金管局另一位前總裁陳德霖較早前提倡的中日韓港數碼貨幣,不失為另一種可能性。

人民幣國際化是時候突破瓶頸,把握大步提升國際地位和功能的每個機遇,令中國在與美國周旋時增添抗擊力,一旦爆發美元危機,可大減損失,並有助穩定全球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