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市場分析 | 2020-07-15 05:00

何如克(Robert Horrocks)

中美兩大經濟勢力發揮影響力

放大圖片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疫情最壞時刻似乎已經過去。從市場反應亦可見一斑,投資者正將目光放眼於今年餘下時間,以至是明年的前景。當然,政治風險猶在,然而美國推出的大規模財政和貨幣政策、美元轉弱及中國經濟相對穩定,已令大部分亞洲市場出現了強勁的反彈。現在擺在眼前的問題有很多,包括第二波疫情到底會否來臨、東南亞地區面對疫情的表現如何、區內貿易將會有何影響,以及美元會否維持弱勢等。

投資者焦點在北亞

面對疫情來襲,東南亞國家明顯不如北亞地區般具備充足資源,能夠同時應對疫症和封城導致的經濟活動暫停。因此,區內情況值得關注,亦解釋了投資者為何將焦點放在北亞市場和科技板塊之上。不過,東協和一些前緣市場的長線估值卻處於偏低水平。

反觀北亞地區,究竟會否面對第二波疫情的衝擊?從北京的例子可見,這是有可能發生的,但情況相信能夠受控。而在貿易方面,美國的相關言論顯得激進,但卻又令人感到困惑,當局一度宣布中美貿易協議失效,卻又在翌日推翻這種說法。政治的角力會在11月美國總統大選之前繼續升溫,之後轉趨低調。

美元弱利好亞洲市

市場的短線反彈,將會取決於美元走勢。邏輯上,美國若面對通貨再膨漲,長年期國債孳息率理應會向上,當美國政府着手處理貿易逆差之際,美元則會轉弱。如果要說服別國購買更多美國商品,而又不希望面對報復性關稅,那麼便需要將美元貶值。特別是一方面美國企業享受到利潤上升和稅務減免,另一方面勞工入息則在下降,導致經濟不平等加劇,勞工最終選出的新政府若有意糾正這種情況,美元便有可能出現貶值。美元疲弱向來利好亞洲市場,尤其是那些以內需主導的股票。

中國爭取歐洲靠攏

美中不足的是歐洲的情況,如果歐洲能夠重現經濟增長,美元弱勢或會持續下去。假如歐洲經濟停滯不前,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對歐洲投資者來說便會變得吸引,歐洲資金大舉買入美債,或足以緩和甚至抵消美元疲弱的走勢。中國可以利用兩種方式改變這種情況,首先是促進歐洲對中國的投資參與度和對中國國債的需求,並且透過基建投資支持歐洲經濟。筆者認為,出於經濟和外交因素,中國將會雙管齊下。大家不妨留意一下,歐洲經濟體是否會增持中國國債。

最後,筆者估計世界將會劃分成兩大勢力範圍,一個是站在美國一邊,另一個則在中國那邊,而這兩大勢力,都將極力爭取歐洲靠攏。中國為了吸引歐洲成為盟友,預期會持續開放及改革其資本市場。或許這將會再次燃起外資對亞洲證券的興趣,令區內市場的前景非常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