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20-07-06 05:00

陳致強

中美脫鈎下的投資世界

放大圖片

在全球主要央行強勁的流動性支持下,風險市場已從3月份的低位反彈。儘管新冠肺炎有可能會出現第二波疫情,但經濟料將出現V型復甦。

在如此不明朗的世界,最重要是找出影響未來的關鍵投資主題。

世界已經從單一的「華盛頓共識」轉變為多元共識。在過去兩年,外界尤其關注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兩國關係會否脫鈎。中美在科技、安全、公共衞生政策、金融市場和公司治理等多個領域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同時,歐洲、日本和其他國家(包括巴西和印度等大型新興市場)則試圖在兩個大國之間尋找平衡及經濟機會。在這種環境下,筆者相信一些區域性的股票將有望看高一線,即包括亞洲互聯網、美國/歐洲企業軟件、環球支付和遊戲公司。這些公司對監管環境雖然敏感,但總體而言,它們在未來世界中將處於有利地位。

科技創新帶來大量未知風險

科技已改變世界的面貌,是次疫情更加速了科技的應用,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機遇。伴隨這些變化而來的是大量未知風險,要順應變革之潮並非易事。如今的創新範圍卻多到難以置信,一些高深學問如量子電腦、神經介面、固態電池和燃料電池,均為全球經濟帶來了難以估計的潛力。「貼地」一點的包括人工智能、物聯網、3D打印、無人機、大數據和智能城市等的創新發展,已開始在勾勒未來世界的模樣。

中國人口老化致力推自動化

外界一向認為人口老化是中國面臨的重大危機。中國的勞動力由過剩演變為短缺,製造業的成本競爭力正逐漸下降,而其他享有人口紅利的發展中國家,卻有可能從中得益。結果是,我們見到中國正在致力發展機械人自動化。除了製造業,中國亦銳意開拓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將比以往更加重要。而中國正在大力投放資金於各種創新,從而加強競爭力。

人口日趨老化也不一定只有壞處,銀髮族擁有穩定的消費能力,醫療保健、互聯網、非必需消費品和保險業均有望因而受惠。至於原材料、能源、房地產、公用事業和汽車等行業,則可能會面對較慢的增長前景。

小心亞洲地緣政治風險

在宏觀經濟方面,為了對抗疫情大流行,多國猛增財政開支,令財政赤字大幅上揚,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更達二戰後的最高水平。傳統觀點認為,財政赤字太高將使政府更難償還債務。但是當經濟陷入蕭條時,較大的預算赤字反而會增加國民總儲蓄,原因是私人儲蓄的增長足以彌補政府儲蓄的下降,最終提升了國民財富,而日後政府則可以透過徵稅提升收入。如今世界並無即時的通脹風險,但中期而言(例如3年左右)或會成為一個潛在問題。基於政治原因,通貨膨脹升溫加上金融抑制,或較其他形式的稅收更加可行。

可以肯定的是,亞洲的地緣政治風險正在上升,然而某些亞洲市場的價格根本未有反映地緣政治風險,情況值得關注。台灣面對的一大風險,是北京最終可能採取經濟制裁,以懲罰新當選的台灣政府,但台灣股市表現仍然強韌。美國將繼續加強鞏固外交與國防關係,而台灣則可能試圖吸引美國為自己提供更大的經濟和安全保證。同樣,南北韓之間的關係最近也起變化,然而南韓股市似乎未有受到影響。隨着中美關係持續惡化,讀者千萬不要低估這些地緣政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