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20-06-26 05:00

冼智聰(John Stopford)

【策略】在跌市後尋可持續收益

放大圖片

在3月大跌市時,投資者由一直以來的「尋找收益」變為「尋找保障」,令較高收益的資產下跌,不論是股票、債券及另類投資均受影響。此外,不少公司減少派息以保存現金,局限了投資者尋找收益的選擇。全球決策官員採取前所未見的刺激措施,以協助企業和家庭度過大型封鎖期的經濟困境,至今成效不俗。展望後市,我們認為投資者仍需保持審慎,專注於收益的實力和可持續潛力。

收益率過高是風險指標

繼3月出現價格錯位後,不少資產類別及個別證券仍有反彈空間,而控制跌幅有助我們把握大市回升動力。掌握更多升幅並減少跌幅,可縮短投資組合收復失地的時間。在股票市場,收益型投資者通常會選擇股息最高的股票,不過收益率過高亦是風險指標,因為這反映派息可能難以持續,所以要留意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資本配置,從而了解其收益是否穩健,不能純粹依賴槓桿等的風險因素。

雖然資產價格在市場急跌後大幅回升,但由於投資者之前不分優劣拋售導致價格持續錯位,為未來回報創造空間。3月份的市場壓力和流動性短絀,導致部分表現相當穩健的債券價格非理性地急跌,便是一個例子。這個情況反映市場出現恐慌情緒,但同時創造機會,讓投資者可以在價格回復合理水平時獲利,而這個情況已經開始。

不宜過分樂觀困境已過去

即使刺激措施應能控制封鎖措施對經濟造成的損害,但經濟復甦之路仍然可能崎嶇不平。在市場迄今的反彈趨勢下,不少資產已經收復年初至今的大部分跌幅,但不宜過分樂觀認為困境已經完全消失。 因此投資者必須保持審慎,採取「由下而上」的證券分析,尋找最能抵禦不穩市況和衝擊的公司。

隨着當局放寬封鎖措施和商業機構相繼復工,經濟將明顯復甦,不過部分經濟環節的反彈速度較慢,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回復正常。新興市場方面,雖然股票和債券亦出現不少價格錯位的情況,但每個市場受疫情影響的程度不一而且多變。對旅遊業的打擊、對油價下跌的敏感度、決定疫情嚴重性的因素,以及政策應對程度,這些都是在充分評估投資潛力之前需要考慮的部分因素, 因此證券選擇可能再次成為關鍵因素。

隨着我們逐步了解疫情的影響和發展,審慎適當的投資方法可有助帶來先機,讓投資者得以收復近期的失地,然後參與收益穩健的證券的潛在反彈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