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市場分析 | 2020-06-19 00:00

【市場觀點】「中概股」新股攻略

放大圖片

為協助投資者了解香港新股市場的生態,筆者分析了2017年以來107家市值超過10億港元的港股新股的市場表現。分析數據顯示,若排除中簽率等影響因素,上述107家公司在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2.44%,相對恒指同期表現平均跑贏2.47%。而1個月及3個月後平均相對恒指跑贏分別為0.32%、2.40%。由此可見,選擇新股上市當日即賣出或繼續持有3個月,就個股較大市整體表現而言,兩種策略的分別不大。即使如此,如何選擇新股,方可獲得更高回報?

抽新股參考兩大要素

首先是公開發售超購倍數。公開發售超購倍數是投資者實際參與購買該公司的股票金額與預先確定公開發行金額的比率。一般來說,超購倍數愈高,反映投資者愈看好該股票。在上述107家公司之中,有77家(72%)錄得公開超購,而公開超購倍數逾10倍的佔26家(24%),平均首日漲幅為15.06%(跑贏恒指15.37%),遠高於總體107家的平均數值 (+2.44%)。其中,有逾65%的公司於掛牌首日錄得漲幅,也較總體107家的41%為高。歷史數據顯示,選擇較熱門的新股(即公開發售超購倍數較高),抽新股的回報及贏錢的機會將會提高。

公開超購逾十倍的新股表現相對跑贏

第二是行業板塊的受歡迎程度。筆者也對不同行業板塊的新股表現做了梳理。相對而言,通訊服務(+10.3%)﹑醫療保健(+8.1%)﹑訊息技術(+4.9%) 及非日常生活消費品(+4.1%) 等板塊,首日平均漲幅較多。其中,醫療保健板塊的上市公司中有81%錄得公開超購,而訊息技術板塊的4家上市公司更全部錄得超購。這反映出,醫療保健及訊息技術板塊新股的受歡迎程度較高,投資者可多加關注。

上市首日表現(按板塊)

超購數目比率(按板塊)

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首日漲幅最靠前的10家新股上市公司中,醫療保健板塊佔了7家。由此可見,抽新股重點是要投市場之所好,選擇當時新股市場火熱、表現較好的板塊,賺錢的機會就能大大提升。

出現「中概股」回歸潮

當前,港股新股市場最火熱主題當屬「中概股」回歸。2019年底,阿里巴巴(09988)赴港上市, 為「中概股」回歸揭開了帷幕。近期,網易(09999)及京東(09618)等陸續回歸,市場反應亦不俗。網易﹑京東及阿里巴巴分別錄得逾359倍﹑179倍及41倍公開超購。由此可見,「中概股」符合此前提到的第一要素「公開發售超購」。

在中美關係再度緊張、美國對中國在美上市企業要求及監管收緊的大背景下,市場關注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會否退市回港上市。目前來看,採用私有化退市的方式比較適合股權相對集中、擁有外資股東支持的中小市值公司。但對於大市值,特別是擁有國際化業務布局的公司,其私有化退市成本高昂、難度較大。如果重返中國市場,回歸A股也較複雜,可能性相對較小。相對而言,在現行制度下,港股市場將成為大市值公司的較佳選擇。而筆者留意到,25家市值超過30億美元、符合港股主板上市要求的「中概股」中,通訊服務(10家)及非日常生活消費品(10家)所佔的數目最多,佔總數80%。此外,訊息技術及醫療保健也各佔兩家。以上4個板塊恰好是過去3年多首日平均升幅較多的板塊,也是受歡迎程度較高的新股板塊,即符合此前提到的第二要素。

一般而言,「中概股」回歸上市定價較美股有折讓,能夠吸引投資者,例如網易及阿里巴巴上市時分別較美股有約7%及3%折讓。筆者預期,「中概股」回歸可望為新股投資者提供較確定的潛在回報。

市傳有望回歸的「中概股」,不論在行業層面,還是概念方面都有相當吸引力,公司有往績可尋,風險相對較低,在預期折讓價上市下大概率估算可獲得不俗回報。因此,投資者可根據個人風險取向認購適合的新股。

25隻市值超過30億美元、符合港股主板上市要求的「中概股」列表

 

作者為中信証券經紀(香港)投方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