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理財方案 | 2020-05-23 05:00

欲言不止 楊書健

【欲言不止】電力市場翻天覆地

放大圖片

4月底石油巿場出現了歷史上首次的負油價,主因當然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運輸需求大減,因而供應過多。但是隨後出現的新聞,包括英國自二百年前工業革命之後,首次連續三十多天沒有用煤發電,則意味着下一波經濟發展,也許在負油價之外更會出現零電價。

每年全球的能源總需求是0.5澤焦耳(zettajoules,10的21次方),而每年地球在地面接收到的太陽能約為3850澤焦耳,是人類能源需求的7700倍。有太陽能工程師簡單估算,以現時新造太陽能電板的發電率約為陽光兩成計,全球只需約2萬平方公里(約二十個香港或0.55個台灣),就能供應人類所有能源需求。當然實際操作需要加入各類配套設施和安全系數,但就算最後的數字是5倍,亦只是一百個香港,就足以供應全球的用電量。

綠能發展改朝換代

近年太陽能價格大跌,安裝率提高,在2020年全球已安裝的電板總量是2010年總量的7倍,所以英美等主要經濟體今年的綠能總發電量,應該會超越煤電的發電量。因此,綠能已由單單環保事業,發展成電力巿場的主要競爭者之一。

各類綠能不需要燃料,所以直接成本是零,繼而帶來範式轉移。三十年前,互聯網令資訊傳送的成本變成了零,就改變了所有知識型行業。以前製造書本或唱碟有實際成本,公司只要在成本之外再收取溢價,就成了作者或歌星的收入。

發電邊際成本歸零

同樣道理,當每度電都需要燃煤燃氣,電廠可以在煤或天然氣的成本之外收取溢價,以應付電網其餘成本和電廠利潤。發電的邊際成本一旦歸零,電力公司就要另謀他策,收取足夠收入以維持電網營運。

未來幾年,太陽能發電在攤分了投資成本後,總成本只是略低於煤電,則傳統成本結構仍然合理。但是假如太陽能電板真的像現時所說的,有25年的保證壽命,在5至10年的歸本期後,之後的十多年電板是完全的零成本發電。到了已歸本的電板佔了一定巿場份額之後,不單煤電難以競爭,就算現時最吃重的天然氣,亦難以競爭。在英美兩地,於2010年煤電佔巿場的比重仍接近五成。不到十年就能改朝換代。假若天然氣喪失了價格優勢,只怕被綠能取代亦只是一二十年的事。

借鑑手機業發展模式

未來電網發展也許可以借鑑手機業。手機通話亦無直接成本,但在「大哥大」年代,因為要攤分通訊網的基礎投資,所以當時手機通話費是以每分鐘計算。後來在諾基亞時代,模式已經變成每月套餐,但當時每月只有幾百分鐘,偶爾亦會超額。到了今時今日,套餐中的通話時間愈加愈多,大部分人都用不完。

現在的手機月費也許和會所月費一樣,重點是使用權。到了電力零成本的年代,企業和巿民仍需要接駁電網。在太陽能已經成形的海外巿場之中,部分會收取最低月費或接駁費,以支付維持電網的成本。快則5年,遲則10年,可能月費模式就會成為主流。

屆時電股的表現將和能源價格脫鈎,情況變得更似地產的租金,隨着經濟發展和通脹加租。近年基建信託成為房託的延伸,主因是基建生產現金能力亦高。電網也許亦會逐步轉型,成為這類防守性基建的一部分。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