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ETF | 2020-04-30 05:00

Ben Johnson

應對ETF折讓與溢價有法

放大圖片

在本文第一及第二部分,我們看到ETF史無前例的折讓錯位,並重溫了ETF溢價與折讓的基礎。在這部分,我們將探討投資者如何監督和管理溢價與折讓。

源於組成證券市價錯位

我們過去數周看到的ETF折讓是絕無僅有的,其錯位幅度絕對是史無前例。但過往亦曾出現ETF的溢價或折讓瞬間飆升的例子。與我們近日看到的情況同出一轍,驅動溢價或折讓飆升的因素,都是源於ETF組成證劵的市價錯位。

例如在2008至2009年金融風暴期間,某些固定收益ETF的溢價維持了一段長時間。在此期間,某些固定收益ETF便成為了持有標的證券的投資者的流動資金來源,皆因他們幾乎無法在市場上出售個別債券。

在2015年8月24日,多隻ETF的交易價格較其真實價值出現大幅折讓,當日開盤不久即發生恐慌性拋售,觸發了熔斷機制,多隻股票跌至暫時停牌,而不少ETF均持有該等股票,那些為該等基金單位設定了追蹤止蝕盤的投資者,恰巧就在該錯誤時間以止蝕價格進行交易,成為了這次跌市的受害者;同一時間,亦有人利用這次跌幅,以撈底價買入一籃子藍籌股。這事件突顯了在交易ETF單位前,評估市況以及確保交易安全的重要性。

莊家致力維持市場秩序

投資者基本上無法直接處理ETF市場中無可避免的資產淨值溢價與折讓問題。可幸的是,力圖獲利的莊家往往會縮短價格錯位的時間,故對於大多數的長線投資者而言,溢價與折讓並非重大問題。

然而投資者在交易ETF單位時,亦值得檢查買入或賣出價是否接近基金的估計資產淨值。在美國,並非所有證券經紀商都提供這項資訊。

雖然估計資產淨值是有用的工具,但基金的市價仍是衡量其資產淨值的最佳指標。在任何時候,莊家及其他投資者均會將他們的買入價和賣出價視為ETF的估計公允值,如果買入及賣出價只有分毫之差,則兩個價格的中間值或許最能貼切反映基金當時的資產淨值,這是因為極具競爭力的莊家會在交易時段中,運用他們專屬的定價模型,以超高速評估ETF的公允價值,務求在芸芸競爭對手中保持「優勢」。而且,對於債券基金或包含國際證券的投資組合而言,估計資產淨值並不實用,因其估值或會過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最近在其最新修訂的ETF規則中,不再要求基金發行人聘請第三方,代表他們計算基金價值並公開發布。

使用限價盤是好習慣

最終,保障自己免受這些錯位影響的方法,還是避免在ETF價格與其資產淨值脫軌時進行交易。

如果你必須交易,請實踐安全交易。在任何情況下,使用限價盤亦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從價格角度來看,限價盤能確保交易有利可圖,買入限價盤將以低於或等於限價水平,為投資者取得有利的買入價;而賣出限價盤,則以高於或等於限價水平,為賣家執行交易。使用限價盤有哪些潛在代價?就是時間及不完整的執行,與市價盤相比,以限價盤交易一般需要較長時間完成,並且有時會出現到價卻未能全數買入預設單位的情況。投資者應考慮以上潛在成本,以及被莊家利用市價盤的可能性,權衡輕重。

而對於那些就上述內容感到不安或不太在意的投資者而言,市場上尚有大量可供選擇的指數互惠基金產品,它們能保證按基金的資產淨值進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