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20-04-28 05:00

傅雲杰

疫情致不明朗 亞洲基本面穩

放大圖片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目前股票、信貸和外滙均處於熊市。在此期間,亞洲市場表現頗具防禦力。這與過往的熊市表現相似:中國、印度和台灣的表現幾乎總是較佳,而俄羅斯、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等較易受到石油影響的市場回報則較為失色。在「疫情先爆發,經濟先復原」的邏輯下,對亞洲持長倉並對其他新興市場持短倉的策略仍具說服力,尤其是因為亞洲是新興市場中的「優質」地區,多數擁有經常賬盈餘和儲備豐厚,而且可受惠於油價下跌衝擊。

世界需求弱打擊華經濟

疫情的打擊普遍顯著,特別是外貿或旅遊業主導的新興經濟體,例如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等的非正式行業,或新加坡和香港等已發展經濟體的服務業和零工行業。製造業方面,中國一直擔當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負責提供原材料或半製成品。幸而,中國供應鏈正逐步重啟,部分出口供應亦已回復,支持航運量回升。

儘管中國的影響不容忽視,但目前的風險在於南亞地區,當地可能只是處於疫情爆發初期,加上其醫療基建不足,亦欠缺有效率的行政機關。現時需求疲弱,加上部分出口領域的外需下滑需時復原,已令短期經濟前景蒙上陰霾,南亞疫情更會持續令區內前景雪上加霜。回顧2009年,中國出口增長放緩16%,但世界其他地方的經濟持續減慢,或會導致出口減少20%至30%,繼而對中國經濟造成沉重打擊。

亞洲有政策空間表現穩

相對於非亞洲市場,亞洲(中國除外)市場對境外資本的倚賴程度較低。在近期的急劇波動市況出現前,亞洲新興市場的財赤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約3%,優於非亞洲新興市場的約17.5%。這情況主要基於以下的結構性因素:亞洲的龐大中產階層人口結構及勞動力增長,在過去20年一直支持經濟強勁增長、幫助累積儲備與儲蓄。從周期性的觀點來看,近年亞洲債券孳息率和股市的吸引力已遜於新興市場同類資產。目前,亞洲所有市場均難免會受到不確定性和投資者迴避風險的影響。然而,亞洲貨幣走弱,使優質國家的債券表現大致符合普遍避險的預期,而且區內債券孳息率的跌勢落後於美國國庫債券,亦沒有像美債般突然大幅波動。

短期而言,我們亦預料這次疫情的陰霾、惡劣天氣狀況和美國即將舉行總統選舉的消息,將持續對環球投資和消費信心帶來阻力。亞洲經濟體的情況互不相同,與中國消費和亞洲科技供應鏈有緊密關連的經濟體,與較以本土經濟帶動的國家之間將繼續存在增長差異。亞洲以貨幣和財政政策雙管齊下應對逆境。政府的財政措施特別針對旅遊相關行業。亞洲經濟體的共通點是,擁有政策空間、政治穩定性和民眾支持以應對不明朗經濟環境的國家將會造好。我們的基本預測仍然是央行在未來一年將維持寬鬆貨幣立場,並在必要時主動推出財政應對措施。

為孳息曲線走平做部署

這次疫情危機的震央顯然亦已轉移至中國以外的地區。對於環球大部分地區,目前疫情仍然嚴峻,當地醫療基建、管治與社會資本的質素將受到考驗。我們將繼續就普遍孳息曲線走平作好部署,並選擇性着重以內需為主、政局穩定,以及在相關環境下能夠從緩慢及平穩增長中受惠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