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市場分析 | 2020-04-02 05:00

龍觀脈象 陸庭龍

【私銀觀】環球股市「國企化」 資金哪裏去

放大圖片

執筆於4月1日,真的好想在「愚人節」的這一天,發現過去3個月所發生的事情純屬整蠱。還是面對現實吧!環球股市經歷了上天下海的第一季度,幾乎大多數股市皆不能倖免。美股三大指數更是自1987年第四季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個季度,道瓊斯指數下跌23%;標普500下跌20%;納斯達克跌幅較少,但也跌了14%。

歐洲和亞洲股市也跌得不輕,英國FTSE指數下跌24.8%;法國CAC指數跌26.4%;德國DAX指數跌25%;日經指數跌20.7%;恒生指數跌16.7%;滬深300指數則跌8.9%。如果沒有3月底前那一波反彈,環球股市普遍跌幅在30%以上。股市的強烈反彈大可歸於各國政府及中央銀行推出各種財政手段和貨幣政策的結果。出台的各種刺激方案以萬億元計,美元及各主要貨幣利率回歸零水平以至負利率。因為疫情令全球經濟活動停頓,料最終必然影響公司營運和工作崗位,公司倒閉和失業率大幅上升是預期之內。這些結果反過來又會影響消費市場,真的是一環扣一環。金融市場的反應只是政府救市的表象,實體經濟受到的衝擊才是真實的,投資者切勿以假亂真,中了圈套。

股市再一飛沖天憧憬不實際

股市經歷了恐慌性拋售的情緒後,隨着強勁反彈的一周後,投資者又回歸到貪婪。美股一些板塊如科技龍頭股的Amazon、Google等即市彈升7%至8%,一些醫藥股也有10%以上的升幅,驅使投資者找尋下一個反彈的板塊或個別股票,有些甚至認為股市已見底,紛紛追逐跌幅度最大的股票買入,他們背後的邏輯是跌得愈殘,反彈力度也最大,完全漠視現今及未來的宏觀經濟狀況及個別股票的基本因素,如果只是大跌後的技術反彈,或受到政府推行的救市措施所支撐,上望的空間究竟有多大?美股三大指數已收復整個跌浪的三分一失地,筆者認為在如今歐美疫情仍未受控的情況下,料未來一季度的股市行情只會如一個漏氣的氣球,打打氣後它便會漲一些,停止打氣後它又會一洩如注。因為這個氣球已穿了一個洞,難以修補,期望這個氣球在打氣後再次一飛沖天,是不切實際的。

企業須考慮國家利益最大化

另一個重點是現時各國應對疫情,猶如進入戰時狀態,一切以非常手段進行的。如強制隔離;關閉公共場所、餐廳、影院;禁止大規模集會、限制出席人數;封鎖城市、運輸網絡等。這些都是非常時期內所有企業和市民必須遵守的命令,其所帶來的經濟損失,企業和個人並不能申索或要求補償。政府只會以資助形式補貼一些企業、家庭或有困難的個別人士。

這些經濟損失最終會反映在企業的賬目內,如果是上市企業,股票投資者也會承擔一部分,就是在股價的變化中。一些企業在執行或支持政府抗疫措施的過程中,變相「國企化」,因為要考慮的不再是股東利益,而是國家利益的最大化。例如內地的高速公路在疫情期間不能收取通行費;美國的通用汽車和波音公司改動生產線以製造最急需的呼吸機,用以救治病毒感染者;意大利的Prada生產防護衣;以及歐洲和英國銀行執行歐洲央行及英倫銀行的指令、建議,如取消派發股息,加強資本以抗風險等。稍後萬一遇到糧食危機,食品生產商也可能需要承擔責任供應必須食品和在價格上受到限制。

如果企業不再純粹在商言商,那麼股票的價值如何評定呢?投資者考慮買入股票時,政策風險及成本如何計算?

【龍觀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