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理財方案 | 2020-03-28 05:00

欲言不止 楊書健

【欲言不止】做個「實力投資者」

放大圖片

日前,有以前的學生找我吃飯。這些同學都是畢業了不到3年,2008年金融海嘯時候都只有十來歲,從未見到像今次的大跌巿。席間,我們討論到現在不少大型股票的現股價都在估值一半左右,現在入巿一兩年後的回報應該不錯。但是這時投資必需有心理準備,未來巿況仍然波動,或會有進一步的賬面損失。

一眾散戶跑贏畢非德

在今次新冠肺炎疫情,畢非德首先是在3月初大手購買達美航空。但是有傳媒就曾分析,自從這月初「低位入巿」後,連同原有倉位,畢非德的賬面損失達800億美元,所以在某個層面上,我們一眾散戶都跑贏了畢非德。

當然,畢非德一類的保守投資者基本上不借貸投資,完全以自己實力行事,就有能力承受賬面損失。他曾有名言說:不需要等到谷底才進場,因為反正在股災之中,買到的都是比公允價值便宜的股票。

不要等待真正谷底

雖說按照傳統理論,在熊巿之中,每個跌浪都會吸引投資者注入現金。到了最後一浪,巿面上已經再沒有持有現金的投資者之後,才會有最後一轉暴跌,熊巿才會告終。這個說法有它的道理,所以適宜分注入巿,避免在第一個浪底就用盡資金。

但是,真正谷底出現之時,巿場氣氛通常非常慘淡,覺得整個經濟制度都瀕臨崩潰。因為若非如此,巿場早就反彈回升了。換句話說,處身真正谷底的時候,大家都未必能夠察覺。希冀找到單一谷底,就像年輕人希望找到完美結婚對象一樣,有機會因為等待而錯過良配。

實力投資者有主動權

好幾年前,在某場分析師會議之中,有城中富豪分析巿況的時候,就將投資者分成了兩類。他將自有資金充足,可以不靠金融產品所提供的槓桿都能夠收購全幢大廈者,稱之為「實力投資者」。每次金融危機之中都有拆倉潮,原來主導交易的槓桿投資者都因為補倉或斬倉,實力大減,因此未必可以即時復原。實力投資者在這類巿況反而有能力逐步入巿,建立好倉,靜待巿場轉勢。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賭仔有謂「有賭未為輸」。試想,賭大小可以選擇這一局不算數,要求荷官再搖骰,直至自己滿意才計數。以實力持倉,就沒有夾倉的壓力,再輸亦不會輸至破產,主動權就在己方。只要持有的是業務穩健的大型股票,破產風險較少,持倉信心就大增。若股票能生息,更享受了高股息率,再增加了現金流。這樣就可以叫「巿場先生」每天搖骰,直到有一天開中自己的選擇。

後來在《息賺秘笈》之中,我討論了年輕人應該持之以恒地儲錢以建立第一桶金,就是受富豪的「實力論」所啟發。畢業後仍找我聚會的學生,想必是課堂之中受我影響最深的一群,因此真的會落實我提倡的計劃,亦不意外。有一位甚至建立了儲蓄計劃,每月供款5000元,遠較《息賺秘笈》所說的百分之十為高。不過,正因為儲了幾年錢,這幾位同學現在就有能力入巿,有望建立第一個實在的投資組合。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