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市場分析 | 2020-03-26 05:00

梁振輝

憧憬蓋過恐懼

放大圖片

過去一周疫情的發展繼續令人擔心,特別是歐美的確診數字持續上升,令部分歐洲國家及美國部分州份也採取「封鎖」的極端政策。話雖如此,投資市場的恐懼卻出現初步見頂的跡象,聯儲局「無上限」買債的承諾,加上美國國會近乎確定將推出2萬億美元的開支計劃,以減輕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影響,風險資產在3月24日展現了強勁的反彈。近日走勢明顯反映投資者對政策的憧憬已蓋過了有關疫情的恐懼,隨着中國疫情的起源地武漢決定於4月8日取消封鎖,是否意味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

4個指標預示市場情緒

我們正在觀察4個指標,它們可能預示市場情緒的好轉:1)意大利新冠肺炎病例見頂—這將是西方首個驗證在封鎖條件下,病例數目達到高峰需要多長時間的案例;2)美國是否會封鎖主要城市—全面封城將在短期內打擊經濟;3)美國國會能否迅速同意財政刺激方案,包括向國民派發現金;4)聯儲局貨幣互換機制的效應能否有效傳導至全球各地?好消息是,當前的流動性危機已經促使各國政府考慮採取史無前例的非戰時措施,包括國有化工業企業、向市場大規模注入流動性,和採取財政刺激措施。一旦疫情消退,這些舉措有望幫助各經濟體和市場迅速反彈。

中國呈現復甦跡象

隨着中國企業復工,經濟活動已經開始回暖。例如,3月18日,9個主要城市的地鐵客運量已經達到去年同期的40%,而僅僅一個月前,該數據還不到10%。上周30個主要城市的日均房屋銷售量已從2月初幾乎零的水平,回升至2500套。農民工返城的狀況、電廠的耗煤量,以及各港口的集裝箱裝載量,也反映出同樣的復甦情形。

與此同時,政府已加碼貨幣寬鬆政策以提振經濟。自3月16日起,中國人民銀行定向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50至100個基點,為市場注入約550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我們預計未來數月還會有更多寬鬆措施。新冠肺炎疫情出現拐點,經濟活動逐步恢復,以及各項刺激措施,都可能導致中國股市在未來幾個月內繼續跑贏全球其他市場。

個人投資者離場有啟示

在前一周市場迅速陷入熊市後,全球股市繼續下跌,美國和歐洲市場過去一周創下新低。股票回購一直是美國股市的主要支持因素,在美國大型銀行暫停回購計劃後,此類活動預計會減少。金融板塊佔2019年股票回購總量的25%左右,僅次於科技板塊。市場仍然高度波動,這是急跌之後的典型情況。諸如必需消費品、醫療保健和公用事業之類的防禦性板塊繼續跑贏大型股。

在投資者探索市場底部的過程中,個人投資者離場釋放出一個積極的逆勢訊號:個人投資者青睞的美國交易所開買賣基金(ETF)股票持倉量下降,一旦拋售股票的動力無以為繼,短期底部就可能會出現,近兩天的市場發展看來正朝此方向走。從更長期來看,歷史顯示,當市場恐慌高企之際(通過波動率指數VIX反映),未來12個月內美國股票就很有可能帶來正回報。

債息跌勢失去動力

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守住2014年以來關鍵下降趨勢通道的下方支持位(目前約0.5%),周線圖上相對強弱指數呈現正向背馳,意味此輪跌勢正在失去動力。若孳息顯著升穿2016年7月份低位1.32厘的阻力,將意味短期下行壓力已經有所減弱。亞洲美元債券因其較低的波動性而表現突出,年初以來亦跑贏除成熟市場投資級政府債券以外的所有債券類別。儘管投資者情緒脆弱是一大風險,但我們認為中國新冠肺炎病例大幅減少,有望幫助亞洲美元債在未來1至3個月內跑贏大多數其他類別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