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市場分析 | 2020-03-11 05:00

陳敏蘭

【私銀觀】疫情陰霾下投資策略

放大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正逐漸放緩,但在全球卻加速傳播。對於投資者而言,形勢喜憂參半。壞消息是,不明朗時期可能比預期延續更久,或許將持續至第二季,對經濟造成更大的衝擊。

全球政策寬鬆應使風險資產的基本面保持不變,但投資者在市場和行業布局上要精挑細選。即使全球旅遊業面臨巨大衝擊,從酒店、航空公司到商場等各個方面皆受到波及,但機會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浮現。

長期趨勢獲得動力

危機往往會加快變革,而此次疫情為5G、大數據和人工智能(AI)合力推動社會邁向「萬物智能」提供了契機。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人工智能不僅被用於新冠病毒的基因組測序,還被用於尋找在中國以外疫情傳播的預警訊號,以及追蹤密切接觸者。

隨着各國政府加大防控和治療力度,在人工智能和5G領域的私人投資可能會獲得進一步提振。亞洲在5G相關技術上的支出料將大幅攀升(從2019年的75億美元升至2025年的1500億美元),令該地區的上游行業(如半導體和設備),和下游行業(如智能手機市場)受惠。此一龐大支出應會支持亞洲科技行業結構性上行。

「居家抗疫」也突顯了另一項科技驅動的變革,民眾更多地在網上購物,並更多地通過社交媒體進行互動。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民眾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激增55%,而去年僅增加3%。在中國,健身房和房地產中介開始通過直播和虛擬實境技術遠端提供服務。在香港,銀行、保險公司和借貸平台的線上交易量激增,因消費者避免到這些機構。

事實上,隨着中國主要城市封城,電子商務、線上教育、線上醫療、線上娛樂和遠端辦公類應用軟件的普及率急速上升。資料顯示,至2030年料將新增20億互聯網使用者,對線上商業模式的需求將繼續增長,遠遠超出此次疫情帶動的需求。有鑑於此,支持這些業務的基礎科技將進一步蓬勃發展,如人工智能和雲端計算。

新冠病毒也體現出基因療法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這有助於科學家確定病毒的傳播方式。疫情蔓延之下,需要快速作出診斷,這也使可擕式基因測序儀的需求猛增。基因療法可望推動醫療模式的根本轉變,投資者可多元化投資於相關企業,參與基因療法主題,以控制個別臨床失敗的風險。

看好中國和亞洲

鑑於中國的疫情防控形勢逐漸改善,且中國對亞洲地區的貢獻巨大,因此亞洲股票似乎比同類發達市場股票更能承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假設中國的感染率不會再次上升,供應鏈應可重新復工,消費者信心得到提振,新冠疫情對市場的影響則基本限於第一季。

鑑於目前MSCI亞洲(日本除外)的估值具吸引力(市賬率在1.5倍,較MSCI全球指數低近35%),我們在全球相較於歐羅區股票加碼新興市場股票。在亞洲方面,我們相較於台灣股票加碼海外中國股票,因後者具有較高的互聯網股票敞口,該板塊在當前背景下表現相對抗跌。

全球分散配置管理風險

我們應確保長期目標與整體財務規劃一致,並通過在各個資產類別和全球分散配置以管理風險。

在不確定性彌漫之際,投資者可考慮利用波動性來改善自己的風險回報狀況。在波動率飆升的背景下,投資者可透過賣出認沽期權策略來提高收益率,這既能獲益於波動性上升,又能以更具防禦性的方式建倉股票。希望緩解下行風險的投資者也可考慮結構性方案,既能提高收益,也能提供一定的資本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