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20-02-17 05:00

陳致強

疫情困擾下投資研判

放大圖片

在去年債券孳息率下降的滯後效應下,加上全球製造業庫存周期改善、英國脫歐和中美貿易戰風險減少,以及中國實施多項刺激政策等,筆者本來預計今年全球的經濟增長將再次加速。

年初的經濟確實有不俗的成績,今年1月份美國ISM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從去年12月的47.8飆升至50.9,預計新訂單/庫存比率更升至10個月新高,同月的非製造業ISM指數的上漲同樣令人驚喜,而美國的就業市道亦保持強勁。

至於歐洲方面,歐羅區1月份製造業和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均有改善,前者的綜合未來產出數值更升至59.8,為2018年8月以來最高水平。同時,英國綜合採購經理指數則升至16個月新高。

內地首季增長不予寄望

不幸的是,及至春節前後中國爆發新型冠狀病毒,頓時為未來數月的經濟增長添上陰霾,如果危機未能遏止,其影響或將更為長久。

回首2003年的SARS期間,其時中國的經濟增長從首季的10.8%大幅降至次季的5.5%,但到了第三季GDP增長已反彈至14.7%。到了今天,中國的GDP增長趨勢約為5%至6%,而首季的增長則可能會凍結,導致GDP的按年增長降至4%至4.5%左右。實際上,預測首季增長為零,可能還是太過樂觀。

按美元計算,如今中國已佔全球GDP的16%,相比2003年的4%,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已不可同日而語。預計未來,中國的服務入口將會下降,原因是中國遊客數目急劇下降,並將波及亞洲鄰國經濟如泰國。

為應付是次危機,中國當局已迅速作出不同的對應。近日人民銀行已向貨幣市場注入了海量流動性,並降低了7天回購利率,人行亦表示將進一步降低貸款利率。此外,監管機構亦推遲了金融部門的新法規出台。在財政政策方面,當局料會增加財政支出,以紓緩現金流正在惡化的中小企業。

疫情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將取決於疫情將持續多久。筆者的基本假設是,疫情可在3月底前消退,若然屬實,那麼今年餘下時間,中國經濟將有望反彈。從市場角度來看,新確診數目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因為此數據有助我們將之與沙士作比較,並找出市場何時將會觸底。

小心美國大選風險

同時,筆者希望在此指出另一個潛在風險──美國的總統大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最終成為四人爭奪戰,包括桑德斯(Bernie Sanders)、拜登(Joe Biden),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和彭博(Michael Bloomberg)。市場的焦點是布蒂吉格及Biden將有何表現。

拜登和布蒂吉格都是溫和派。而在與總統特朗普對決的民意調查中,拜登的民望比其他民主黨挑戰者都要好。因此,任何可以削弱拜登民望的事情,都會有助特朗普選情。如果拜登或布蒂吉格明年入主白宮,對股市料會無甚影響。反之,若由桑德斯勝出,相信股市將會受到打擊。根據投注網站PredictIt,彭博是繼桑德斯之後最有望成為候選人,雖然目前彭博的民望頗低,但他是一名億萬富豪,最有經濟條件競選到底。到了3月中旬左右,誰人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將會有更多眉目。

趁風險資產弱勢買入

短期內,風險資產的前景仍難確定。即使疫症得到控制,也已造成了龐大經濟損失。在未來數周,投資者應有心理準備,在中國有重大業務的企業將作出盈利預警。同時,美國市場則認為特朗普有望連任,美股持續處於高位。

總括而言,筆者堅信趁弱勢時買入風險資產的做法。如果疫情得以控制,經濟將在今年稍後時間反彈,股票的風險溢價仍然很高,為股市提供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