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9 07:00
在香港警察圍攻中大、城大、理大的腥風血雨中,美國參議院加速一致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此先例一開,英國官員揚言將效法。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政治經濟系教授孔誥烽指出,這顯示西方各國對中國輸出威權主義日益不滿,以支持港人捍衞人權、自由來抗衡。不過,《人權法案》將會增加在港營商的風險,同時打擊科技發展,禍福難料。--本刊記者黃愛琴
《人權法案》未必如示威者所想,能夠成為他們的「救命符」,反而有可能不利香港經濟發展。
根據法案現行版本,有兩點值得關注。首先是美國國務院將每年審視《美國—香港政策法》,如發現香港自治程度不足,又或者在人權、自由和民主方面受到中央打壓,就有機會取消賦予香港的「最惠國待遇」。另一辣招,是總統要交出一份黑名單,列出涉嫌壓制香港人權的人員,懲罰包括禁止入境和凍結資產。
經濟不確定性增加
孔誥烽認為,上述條文對香港經濟有兩個負面影響。第一,美國公司撤資:基於《政策法》每年檢討,不確定性增加,美國公司或會減少來港投資,「以前他們落重注在香港,現在會考慮plan B」。據統計,香港現有1344家美國公司,其中278家作為地區總部。
第二,科技發展受挫:美國政府將加緊審查中國有否利用香港來規避美國法律,例如向伊朗、北韓輸入敏感科技,如些一來,不但會廢掉香港作為內地「後門」的功能,本地科技發展也會受到打擊。
在政治層面,香港從此會捲入中美角力之中,成為談判桌上的籌碼。孔表示,好處是香港會得到更多國際關注,增加與中央討價還價的能力。壞處是國際對於香港能否維持法治和自由愈來愈不樂觀。「最終對香港發展是好還是壞,要看各持份者怎樣利用這個空間。」
雖然《人權法案》以極大篇幅明言捍衞香港的人權與民主,但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不宜過分樂觀。「檢討《政策法》的行政主導權在美國政府,而非國會,外交談判其實非常黑箱作業,香港被出賣了都唔知。」
原文請閱12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