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MPF | 2019-11-02 05:00

林冠良

斜槓族理財退休

放大圖片

近日香港經濟轉差,身邊一些朋友工作上有所改變,有些被裁員、有些則因公司結業而失業。他們當中有中產階級也有基層人士,為了生活被迫要轉行或接受比以前工資低的工作。有些找不到長工要做兩份兼職散工作來維持生計。幸好朋友性格樂觀,甚至自我調侃是超齡「斜槓族」,還說捱多幾年當子女大學畢業後,自己可以退休又或者找到與他們一起分享創業經驗和心路歷程。接近退休年齡才開創第二事業是好是壞,或者在工作模式上有大轉變,應該如何去適應和面對,筆者也有些體會。

嚮往工作自由自主

斜槓族 (Slash)是近年潮語,形容一些人在職業生涯上與傳統的選擇一份固定職業的觀念不同,他們嚮往工作自由和自主,做自己有興趣工作,為了經濟收入可能從事超過一份兼職或以自僱人士身分經營自己專長或有興趣的事業。不要以為斜槓族很逍遙自在,有些人為了生活或財務上支援自己的興趣,他們的工時比起返朝九晚六的工作更長,也沒有假期和固定休息日。

這些斜槓生活,筆者倒有不少經驗。早在十多二十年前,為了盡早得到財務自由、改善家庭生活,除了正職外,還有數份兼職工作,由於「好為人師」,所以兼職都以在大專院校的教學為主。後來索性辭去正職,以多份兼職和創業代替,期間也有進修,以至每天工作十多小時,一星期七天如是,年中無休好幾年,與朋友甚至家人的社交生活幾乎斷絕,幸運的是有太太支持和鼓勵。今天筆者仍然是身兼數份「炒散」工作,但比以前輕鬆多了,生活雖然比上不足但總算是不愁衣食,還有閑餘做義務工作回饋社會。

大家可能質疑以上只是為口奔馳,不像真正斜槓族為興趣與理想而活。然而人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理想不一定是宏圖偉業或興趣,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都可以是不簡單的理想。是否「斜槓」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對生活、工作、退休以至人生的態度和面對逆境時有合適心態意志去面對和解決困難。正如尼采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當然忍受逆境不是目的,享受人生才是宗旨,如何享受則因人而異。

宜有持續正現金流

作為斜槓族或自僱人士,個人和家庭的安全網很重要,因為沒有僱員福利,便需要自己先作打算,例如醫療保險、強積金自僱人士計劃、財務自由的長遠規劃、還有臨時應急的現金儲備等等都要準備好。如想在50歲退休,而以香港平均壽命80歲作假設,在退休後要準備30年生活開支,若要在50歲儲到往後30年的開支然後「慢慢搣」30年,這樣的計劃並不容易也不一定實際,所以財務自由的目標不是單單的儲一大筆錢,而應該是有持續的正現金流,例如是年金、逆按揭、利息或股息的收入等等。

外國在金融海嘯期間曾經有人提倡「FIRE」運動(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即是財政獨立、提早退休。參與者改變生活態度,過一些簡約節儉、戒掉購物慾、提高儲蓄、做兼職、學投資等,希望累積足夠的資產去產生被動收入(Passive Income)來維持提早退休後的生活開支,這些做法正正和上面說的財務自由原理一樣,名稱不同而已。

在中年時期遇到轉變,特別是接近退休年齡開創第二事業,是被迫還是主動做斜槓族都不一定是壞事,最重要的是調節心態、學會時間管理和分配資源、注重健康關顧家人,計劃好所需要的資金和現金流,達到財務自由,這才能做個消遙快樂的斜槓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