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9-10-15 05:00

姚遠

為中美金融脫鈎風險做準備

放大圖片

最新報道指美國正考慮對中國實施金融限制,這突顯了兩國之間的懸殊勢力,並為貿易談判添上陰霾。

儘管白宮官員已否認有關消息,但對市場已造成損害。我們仍相信,中美難以在會面取得任何實質進展,並預計擬議的關稅將按預期於10月中和12月實施。

儘管認為金融脫鈎不會於短期內發生,但中美衝突已明顯擴展到貿易以外。貿易爭端只是兩大國爭奪主權的一個徵兆,科技領域才是更重要的戰場。美國已通過限制中國科技公司和5G技術的普及來展示其實力,贏得科技戰的一方,便可取得未來重建世界秩序的權力。因此,這領域的權力鬥爭將更為激烈。

美國在金融領域具優勢

另一爭端可能是在金融領域。美國在這方面同樣擁有強大優勢。美元是世界第一大貿易、投資和儲備貨幣。美國股票和債券市場是全球最大、最深和最多樣化的市場,為美國公司、政府,以及中國在內的海外公司和政府提供融資。同時,美國投資者是跨境資本流動的最大推動力,而最受關注的指數(如MSCI)是由美國金融機構所制定和管理。因此,若美國要向中國發動金融戰,前者的彈藥庫其實可以很深。

令人憂慮的是,有傳美國要就以上多方面向中國實施財政限制。據彭博報道,美國白宮正考慮:1)把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除牌;2)減少政府退休金投資中國市場;3)限制人民幣資產在美國公司管理的指數中的權重。

如果是十年前採取這些措施,對中國的影響會很有限,因為當時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仍然很少,加上中國的資本賬相對封閉,以及人民幣資產尚未被納入全球指數,因此兩國之間雙邊的投資組合流動也很少。

的確,當時中國的國內儲備非常充裕,以至於在進行國內投資後的多餘儲備必須投放在海外市場。由於這筆資產中很大部分投資於美國國債,因此,若當年限制中國投資,實際上會對美國的財政適得其反。

兩國金融脫歐衝擊更大

可是,兩國之間的金融聯繫於近年明顯加強──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市值已超過1.1萬億美元;中國在岸市場持續開放令大量外資流入(其中許多來自美國);人民幣資產開始獲納入全球指數,MSCI預測,若A股完全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國股票(境內和境外)的比重將佔40%以上。儘管中國近年持有的美國國債減少,但目前仍有逾1.1萬億美元作官方儲備。我們估計,連同非國債資產的總潛在價值超過2萬億美元。

因此,若兩國在財政上強制脫鈎,可能會比貿易爭端為全球宏觀經濟體系造成更大破壞和衝擊。

隨着各強國考慮向無邊界的領域(例如科技和資本)「築牆」持開放態度,最終全球市場會因為多重保護主義而變得零碎。雖然發生的機會很低,但中美關係的長期發展令人擔憂,投資者不能低估更多潛在爭端的風險,並必須為此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