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9-09-17 05:00

Simon Bishop

這波經濟收縮現奇怪走勢

放大圖片

全球經濟正在放緩,這點是清楚不過。過去18個月,全球經濟活動急劇下降。2017年底,中國工廠訂單數字首先顯示製造業活動放緩,而這樣的放緩最初僅限於中國。2018年中,經濟放緩的跡象轉移到歐洲,德國製造業和出口活動急劇下挫。而放緩最終蔓延至美國,美國的主要經濟數據於2019年初呈現下滑,而在關鍵數據顯示經濟活動正式陷入萎縮之前,製造業在過去幾個月已顯著惡化。

「保險性減息」出現

隨着經濟數據放緩,各地央行積極採取行動。2019年,超過30家央行推出舉措以刺激經濟。包括美國、印度、巴西、澳洲、紐西蘭、香港、泰國、菲律賓、俄羅斯和其他許多地區都調低了利率。央行顯然憂慮全球經濟走勢,否則他們不會降低利率。但情況真的是那麼惡劣嗎?

包括美國聯儲局在內的多家央行將相關減息舉措定性為「保險性減息」。意思是經濟增長正在放緩,但未達到引起警報的程度。綜觀全球市況,他們似乎是正確的。在中國,經濟增長率已降至三十年來的低點,但年均仍然維持高於6.0%。在美國,增長率已從近期的高點回落,但作為已發展經濟體,高於2.0%的水平令它仍然保持吸引力。即使是破紀錄達到連續28年經濟擴張的澳洲亦見放緩,但按年增長維持在1.4%,離經濟衰退(即連續兩個季度錄得負經濟增長)的威脅仍有一定距離。

僅德國接近經濟衰退

事實上,唯一一個真正接近經濟衰退的主要已發展經濟體是德國,它在2018年第三季和今年第二季均出現負增長。

儘管經過近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中美貿易磨擦打擊出口增長,以及各地央行採取支持經濟措施,但至此我們仍未看到任何經濟衰退的明顯跡象。是否還有更大的威脅尚未來臨?

增長期更長後的新常態

市場普遍的假設是全球經濟將會迎來更惡劣的境況,但回看過去十年的歷史走勢,我們或許真正需要面對的是︰適應一段緩慢但非災難性的增長期。

過去十年,全球持續增長的時間比以往更長。在美國,自2009年中期開始經濟已經回復增長。這次增長周期逾十年,是美國有史以來歷時最長的增長期,而上一次美國經歷這樣長時間的增長已是1990年代中期。可是,雖然增長期的長度破了紀錄,但增長率卻遠低於以往──僅每年平均2.4%。

隨着近期的經濟增長趨向更長但更慢,全球任何收縮將會有相同的特徵嗎?如果是這樣,它將會為企業帶來新的問題,但同時也會帶來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