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19-09-11 05:00

Adam McCabe

【亞洲】有望成可持續投資樞紐

放大圖片

亞洲的可持續投資潮流似乎日趨普及,主要由結構性經濟因素、愈來愈多機構投資者的相關投資分布,以及監管日益嚴格而推動。

在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分析納入投資決策和部署方面,亞洲投資者恐怕尚未能媲美已發展市場的同業。雖然區內固定收益投資者對ESG分析的實踐仍遠遠落後於股票投資,但我們預計,前者在未來數年將有潛力迅速迎頭趕上。

多項指標顯示,亞洲的可持續投資發展一日千里。根據負責任投資原則(PRI)的資料,截至2018年底的3年間,聯合國負責任投資亞洲簽署成員的資產管理規模急升了87%。

此外,亞洲的大型資產擁有者日漸青睞顧及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的策略。近年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和亞洲開發銀行(亞開行)等多邊機構,紛紛開展ESG以及綠色債券的投資授權委託。

政府相關機構亦同樣給予支持。亞洲區內一些主要的政府相關機構例如日本、台灣 、馬來西亞及南韓等地的主權退休基金等,都積極地推廣將ESG分析納入投資,並向不同的資產管理公司開展相關的投資授權委託。

上述領先機構現正開闢這一嶄新投資領域,預計將影響區內其他大型機構的投資部署。

此外,社會經濟因素正在推動變革。亞洲人口眾多,發展需要相當迫切。據估計,亞洲發展中國家在未來15年最少需要26萬億美元的基建投資,但氣候變化以至相應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似乎將扭轉亞洲各國政府今後打造能源基建、可持續交通和廢物管理,並為此融資的模式。

亞洲綠色債券發行量超美國

亞洲固定收益市場對籌措資金應付基建需要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亞洲的綠色債券發行量已經超越美國。預計今年全球的綠色債券發行量將由去年的1685億美元,上升至今年的2500億美元,而中國在新興市場中獨佔鰲頭,佔2018年新興市場綠色債券發行量的七成。

亞洲各國政府的迫切要務之一,是減少污染,尤其是印度和中國這兩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世界衞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在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城市當中,七成位於亞洲,而印度在前25個城市中佔15個。

印度希望在2022年3月前將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一倍,至175GW,然後在2030年前再增加兩倍至500GW。與此同時,中國已經禁止進口塑膠廢料,並大力投入資金開發電動車。

中國一直打擊違規者,並關閉電廠、鋼鐵廠和煤礦。2018年,中國國內環境罰款按年增加32%。

中國當局亦已頒布指引,規定上市公司在2020年前必須開始披露重大的環境訊息。

加強公司披露日漸獲得區內各地交易所重視。自2016年起,港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履行「不遵守就解釋」的規定發表可持續發展報告,新加坡於2018年亦開始實施有關規定。

為應對糧食安全和水資源短缺等各種考驗,各國銳意解決污染問題和改善勞工環境,所以我們預計亞洲對農業的監管亦將日益嚴格。

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整體來說是世界最大的棕櫚油和天然橡膠生產地,而兩者均是不可或缺的原料,但這個板塊充斥着可持續發展的風險,包括森林砍伐和生物多樣性下降、土地掠奪和強制勞動。

隨着結構性因素帶動、機構投資者投資部署日增,以及監管日益嚴格,預示亞洲作為可持續投資樞紐將有望收窄與已發展市場的差距。我們認為,亞洲地區將為投資者帶來更多機遇,不但有潛力創造正面的回報,亦對地球產生良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