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9-08-21 05:00

姚遠

中美角力 全球經濟現衰退訊號

放大圖片

世界兩大經濟體不單止貿易關係日趨緊張,牽涉層面亦逐漸擴大。美國總統特朗普將中國列為「滙率操縱國」,令雙邊關係引發更多衝突。因此,繼貿易、投資及科技戰後,貨幣已成為中美角力的最新戰場。

在市場認為中美貿易戰進入休戰狀態之際,特朗普出乎意料地宣布,將對其餘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税。其後,美國政府於上周二表示,在12月15日之前將暫緩對某些商品徵收新關稅,而另外某些產品將完全從關稅清單中刪除。此外,特朗普將中國列入成為經濟制裁對象的「滙率操縱國」,這顯然是抗議中國政府容許人民幣兑美元跌破7算關口之舉。消息令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性增至近數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中國季度增長或低於6%

按最新關稅徵收時間來看,有1100億美元商品將於9月1日開始被加徵關税,另外16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税將暫緩加徵至12月15日。於宏觀層面來看,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税或會令中國於未來12個月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幅削減0.3個百分點。中國出口可能會在第四季受到直接衝擊,隨後的間接性影響則將在2020年初顯現。若沒有更多政策支持,未來幾季的經濟增幅很可能低於6%。

其實,美國亦無法獨善其身。鑑於被加徵關税的中國商品中包括許多必需品,對美國消費者的影響可能會較前幾輪關稅措施嚴重。此外,假設關稅最終上調至25%,市場將迅速調整商品價格。隨着孳息曲線急劇倒掛,美國國債市場預計美國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達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列為滙率操縱國象徵意義大

在美國財政部所制定滙率操縱國的3個量化指標中,中國只符合其中一項,因此將中國列為「滙率操縱國」是美國單方面的判斷,而並不是國際的一致認可。理論上,美國可對中國實施的措施包括:1)禁止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投資中國項目;2)將中國從美國政府採購名單中剔除;3)呼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加強對中國的監察;以及4)透過貿易政策實施制裁。這4項措施中,只有最後一項有實際影響,但早在將中國列為「滙率操縱國」之前,美國已啟動貿易戰,由此看來,近日的挑釁舉動很大程度上只屬象徵性,雖然此舉某程度已令全球經濟走向下坡。

人幣破7未嘗不是好事

另外,人民幣跌破一個重大心理關口,對中國而言未嘗不是好事。自人民幣兑美元跌破7算後,市場明顯一直不穩定,短期內有機會引發資本外逃,重演2015年的危機,因此需要北京當局謹慎處理。

然而,從長遠來看,不干預人民幣破7算顯示中國政府對外滙改革的承諾,讓市場帶動滙率走勢,才能對市場發揮有效的緩衝作用。

今次加徵關稅是美國為增強議價能力的舉措,還是將中美貿易戰升級至涉及科技、貨幣及其他金融範疇衝突而鋪路,暫時仍是未知之數。若是前者,鑑於特朗普過去的挑釁舉動未有讓中國屈服,其成效值得質疑。不過,若然是後者,全球經濟或會遭受災難性的衝擊,市場亦可能會開始步入大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