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0 00:00
藝文評論 黃獎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真相
看《盜亦有路》其實等於上了一課,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其實是源於1973年瑞典的一樁劫案,我們大概都知道,這種又稱為「人質情意結」的心理現象,是指在一樁罪案中,被害者逐漸同情加害者,產生情感,也認同對方的觀點和想法,最極端的個案是被害人最後反過來幫助加害者。
聽起來,好像很荒謬,但在故事創作中,這卻是常見的套路,一說到《碧血劍》的金蛇郎君和溫儀、《天若有情》的劉德華和吳倩蓮、《臥虎藏龍》的羅小虎綁架玉嬌龍等等,通通都有這種元素,不過,用俠盜的視覺去看,效果自然大不相同,一般只會當是為了增強戲劇性而設計的布局。
然而,「斯德哥爾摩銀行劫案」是一場真實的歷史事件,就更是轟動一時了 ...
(節錄)全文共99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