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9-05-31 00:00

【市場觀點】中美短期内能否達成貿協?

放大圖片

在最近一次調高關稅後,美國政府宣布禁止華為在未經美國政府批准的情況下購買美國企業生產的零件和技術,同時禁止華為向美國市場作供應。儘管美國隨後態度軟化,將華為現有供應商的禁令推遲至90天後才生效,但新業務的零件銷售仍然受到限制。

由於美國企業所製造的晶片對華為的存活極為重要,美國政府是次措施反映中美貿易戰進一步惡化,同時開發了新的貿易戰場。此威脅不但破壞雙方的信任,更可能觸發中國的報復行動。

隨着貿易不確定性逐步增加,我們認為現時存有談判破裂的風險,而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為三分之一。然而,我們的基礎預測仍然相信雙方傾向達成協議並繼續談判,而我們最終將看到雙方簽訂貿易協議。

我們經常聽到的問題是:如果雙方最終落實簽訂貿易協議,那會是什麼時候的事?

G20峰會將於6月28至29日——亦即在美國實施最後一輪關稅的預計最後期限7月中旬前——在大阪舉行。市場有一個説法,認為中美雙方有可能於G20峰會上達成貿易協議。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已開始正式程序,可能對剩餘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達25%的關稅,價值約3000億美元,並同時宣布聽證會後提交意見的截止日期為6月24日。在去年類似的程序下,USTR在聽證會後的評論截止日大約3周後實施了關稅。如果我們以此為鑑,最後一輪的美國關稅應該在7月中旬左右準備實施。

考慮到G20將在最後一輪關稅實施前在中立國舉行,這可能是兩位領導人簽署協議的理想時機,而對於中國而言,這也許亦是在美國向其徵收更多關稅前達成協議的最後機會。

雖然我們認為不能排除雙方在G20達成協議的可能性,但我們現時不能過度樂觀:涉及進一步徵收關稅(和非關稅)的長期談判進程愈來愈有機會發生。過去數周,我們明顯看到中美之間的分歧愈來愈大,使兩位領導人更難作出讓步。

中國早前曾在國内媒體上就貿易戰的相關訊息作審查,但在最近的關稅提高後,中國已經使用官方喉舌傳遞令人擔憂的民族主義反美訊息。其一憂慮是,中國領導人可能正在激起民眾支持其更強硬的立場,為迎接長期的貿易戰作好準備。

市場尚未完全消化貿易風險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故此我們預計短期內市場將繼續出現波動和整合的情況。

 

作者新加坡銀行投資策略主管李依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