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9-05-27 05:00

何如克(Robert Horrocks)

關稅造就亞洲入市機會

放大圖片

美國政府最新的關稅威脅,或正為投資者帶來再次入市的甜美機會!

經歷2018年的疲弱表現之後,踏入今年首季,在中國推出寬鬆貨幣政策、美國聯儲局決定暫停加息的兩大因素推動下,亞洲股市急速飆升。但最近美國決定向中國的商品徵收新一輪關稅,市場再次由高位回調。

市場沽售反應過敏

市場的反應是,無論出口或內需類股份,都不分青紅皂白地沽售,投資者似乎認為新增的關稅足以讓全球經濟深陷衰退。由於經濟擴張周期已有近十年,市場感到憂慮並非不合理,然而,筆者認為關稅並不足以造成嚴重的經濟衰退。

此外,目前美國的金融體系似乎沒有太大的失衡。沒錯,美國的汽車貸款和其他某些領域的貸款,都似乎有一些寬鬆,但規模跟2000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在過去5年,亞洲政策是過於收緊而非放寬。因此,任何對體系的衝擊,包括今次的增加關稅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影響,都可以輕易地以貨幣或財政政策來解決,甚至有望促使亞洲政府推出刺激措施,而這些措施早於3年前就應該推出。

經濟增長較美國快

此外,目前市場只局限於短線觀點,並理所當然地認為推動亞洲經濟的只有美國的政策,這種想法實屬短視!亞洲政府不單在宏觀經濟方面有推動政策的空間,亞洲企業也有能力通過改變供應鏈來避開貿易問題。當然,這些做法都是有成本的,也不能立即實施。然而,市場似乎決心將中美之間的對峙,視為短期的零和遊戲。換言之,他們大部分也同意美國政府的言論。

在此背景下,亞洲繼續錄得比美國更快的經濟增長。亞洲人民所享受到的增長,也較美國人更加平均。亞洲近年以「一帶一路」項目,開展區內的貿易和國際合作,改革派在亞洲的多場選舉中獲得權力。而亞洲地區的中期盈利增長前景,似乎也比發達國家好得多。正當西方世界陷於勞動力與企業利潤之間的鬥爭時,亞洲卻有機會實現均衡的增長。

區內結構優勢未變

亞洲國家有雄厚的儲蓄,正好用來興建大量基建項目,政府承諾以此帶領數億人融入全球經濟。亞洲公司在自身的消費市場中,日益佔據主導的地位,並致力於區內進行投資,從而提升競爭力,得以維持「世界上增長最快地區」的地位。

但是,市場卻不是這樣看,而是認為上述的一切,都會因為美國新增的額外15%關稅而遭到破壞。市場忽略了關稅為東南亞帶來的投資及增長,以及不分青紅皂白地沽售內需龍頭企業,並以短線的態度看待,可以為區內帶來長期增長的結構性優勢,因此,筆者認為這反而為投資者提供了甜美的入市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