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19-05-22 00:00

藝文評論 張敏慧

《西遊記》後傳

放大圖片
名為「粵劇《西遊記》.沙僧」,嚴格來說,稱之為粵劇有點勉強。但不重要,今個世代的青年,以不同專業背景新思維共創新領域,就當作是「《西遊記》後傳」吧。 建構新形態 土瓜灣牛棚藝術村劇場設備簡陋,規模細小,編劇作曲導演3人,演員3人,提琴樂師3人,坐在摺椅上觀戲的幾十人,都不重要,地小人少,無礙創意及誠意。台上台下全神貫注,用心體會「後傳之旅」的第一幕〈沙僧〉,無論內容、形式、意識,都顛覆了傳統老故事帶給我們的印象,很「非西遊記」的40分鐘獨幕劇。 編劇兼敲擊的江駿傑運用戲劇元素,與作曲甘聖希的現代西方音樂碰撞,鍾肇熙負責導演,嘗試走一回唐僧師徒取經後的四人一馬心靈歷程。沙僧是起點,屬於香港藝術節 ...

(節錄)全文共99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