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案 | 2019-05-15 05:00
楊書健
自從前周末,美國總統特朗普在Twitter發文,揚言要加關稅之後,中港股市雙雙造淡。 加上技術面的「五窮月」以及迷信面的「秋官效應」,短期氣氛的確較淡。 不過,其實在年頭至今的升浪,房託和公用股等防守型股票表現都不俗,足以證明投資者今年以來都相對審慎。 無論最近一輪的貿易談判結果如何,環球貿易體系都可能會繼續分散風險,利好東南亞及日韓台等經濟體系。
《信報》老前輩曹仁超先生曾有名言:「能知一日價,富貴千萬年」。假如投資者像《賭聖》裏的星仔一樣,可以看穿對方底牌,對未來演變有絕對信心,最佳投資手法當然是每鋪都傾盤下注,如此才會贏得最多。假如十年前看出了今日香港樓市呎價及租金都冠絕全球,那麼分散到其他地方的資金,實際上都跑輸了香港樓市。不過,正因為正常人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場變化,再資深的投資者亦只能夠提高成功率,所以才會以分散投資的方法,減低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
又例如,財務總監都明白債務融資應該增加債主來源,最好是同時和銀行、債劵巿場,乃至提供二按或夾層債務的私募基金都保持工作關係。另外又希望打散公司不同債務的還款日,降低公司在任何一個財政年度所需要再融資的金額。一旦碰上突如其來的地緣政治或者金融危機,某類債主失去了融資能力,公司要尋求其他再融資方法亦不會太難。
但是,在風平浪靜的時候同時向幾類債主借貸,必然會有部分債務的利息稍為偏貴,增加了平常的借貸成本。 因此,分散債務融資是犧牲了少量的短期利益,以換取公司融資架構的長期穩定。
專注現有客戶增利益
公司整體營運亦會有類似的狀況。整個經濟體而言,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公司實際上只佔少數。初中的經濟課程,都會介紹有原材料商、生產商、批發商,最後才是零售商。一眾上游企業的客戶是其他公司,有時少量客戶會佔了大部分生意額,又或者少量供應商提供了大部分貨源。出現這個狀況是因為公司發現了可以信任某位夥伴之後,當然會全力擴展與夥伴合作的生意,以增加自己公司的規模。
公司規模未夠大的時候,開發其他客源和貨源,只會浪費了本來可以用於現有客源的時間和心力,減慢了公司擴張步伐。要知道,就算管理層或東主同意了雙邊合作,前期的文件出入、商討細節處理等,都需要人力物力。因此,現有客源和來源還有空間發展時,專注現有生意是增加短期利益的最佳方法。
東南亞日韓台機會增
專注現有銷售鏈背後,當然是決策者認為銷售鏈長期穩定。但只要將投資年期拉長,其實沒有多少銷售鏈是真正長期穩定。大客戶的老闆退休後,新總裁未必會沿用舊模式和舊夥伴。其他科技或作業模式興起,或會淘汰了現有產品。各國稅制或貿易政策改變,又會影響不同地區之間的性價比。
因此,商業世界是「變幻才是永恒」。中美貿易糾紛發展至今,最長期的影響或者是改變了跨國企業的全球布局。如能順着情勢發展產業升級,對中國及香港不會是負面。但鄰近的經濟體增加了經濟機會,卻是正面發展。因為,考慮東南亞和日韓台的投資機會,亦是順理成章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