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專家評論 | 2019-05-13 10:30

余錦雄

大灣區漁農畜牧業和相關土地使用

放大圖片

習近平指出「建設好大灣區,關鍵在創新」。我們時常認為創新是電子、資訊、能源等高新科技企業,其實任何企業能夠建立一個全新的產業價值鏈,或者將傳統產業重新配置經營,從而做出讓創意轉化為新產品或服務的新興產業項目,都是我們需要的科技創新範疇。

今天筆者想講一下大灣區的漁農畜牧業。差不多一開始有文明,我們就有漁農畜牧業,它可以說是最傳統最古老的產業,但從現在科技的角度看,這個傳統的古老產業,絕對可以轉化為現代創新科技產業。

由於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的人口與城市化逐漸增加,因此有關食品方面的企業一定發展蓬勃,特別是民生基本需求的漁業和農業更是不可或缺,估計將會有龐大的機遇。另外,一向以來,香港的各類農產品、魚類及畜牧產品都是主要由大灣區生產所供應,而其中約有一半是由香港人所投資的農場所生產。所以各種現代化的漁農畜牧業,亦成為不少香港商人有意選擇在未來投資的項目,更有一些企業已經開始發展有機農場、室內養魚場及特色生態旅遊業等各種項目。養殖業、農業、漁業等,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潛力和經濟利益的發展方向。

眾所周知,香港的土地相對缺乏,因此可以發展為有規模農業的相關土地差不多不存在,但香港在各類企業的管理和人才方面卻有優勢,如果與內地、特別是大灣區西部廣大的的土地資源配合,將可以把漁濃畜牧業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更可以打造出專屬於大灣區的優質品牌。

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未來的中深通道及各式各樣的交通基建,會將大灣區貫徹成為一個龐大的一小時生活圈,屆時在這個生活圈內的各種漁農畜牧業生產基地的產品,將會能夠更自由的流通於不同地區的大小市場,供應數千萬人口的需要。這些企業亦能夠憑藉珠江西部地區豐富和多元化的自然資源,找到更加廣闊的發展天地。

與其他所有行業一樣,漁農畜牧業亦需要土地的配合,並且可能需要相對更多數量的土地去支持生產,現時中國的農村土地,基本上仍然是集體所有制,這個制度在產權及使用權等的界限不夠清晰,如果不改進,會窒礙土地使用企業的規劃與發展。有鑑於此,最近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修訂了《農村土地承包法》,並於今年正式生效,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和保障了農村土地實行「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和「土地經營權」的三權分置。全面保護土地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按照該法規定,承包地的經營權是承包者實實在在的資產。這不僅可以通過合法融資,有利幫助解決港商在灣區從事新農業的初始資金問題,並對他們經營新農業有了更多法律的保障。

因此,未來在大灣區發展下,香港將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所擁有的優勢與內地所擁有的資源,一同合作,使得各方面特別是漁農畜牧方面得到更大的經濟協同效益。

最後想順帶一提,一個值得鼓舞的青年創業例子,在2016年,就有香港青年學生在大灣區成功開拓創建現代農業。分別畢業於本港中大、理工和樹仁大學的三位學生,他們結伴到粵西開平進行魚菜共生的有機水產培植課題研究。通過3年的不懈努力,他們現在取得了很大成功,吸引了1200萬元的投資,並且獲得了兩項國家實用新型技術專利。他們將會打造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魚菜共生生產基地。

余錦雄
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