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亞洲(日本以外) | 2019-04-29 05:00

何如克(Robert Horrocks)

亞洲具備長期增長潛力

放大圖片

中國與美國的貿易爭端有緩解之勢、美國聯儲局停止收緊貨幣政策、美元強勢不再,再加上中國政府推出了連串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種種正面因素,令亞洲及中國再一次成為眾多投資者心目中的寵兒。

周期性因素帶動反彈

這令筆者既高興又警惕,因為筆者所看重的並不只是亞洲和中國的短線周期,而是其長線的增長前景。

在2017年中,高增長股和低增長股之間的估值存在極大差異。中國放鬆政策,刺激企業盈利加速,市場的情緒一片樂觀,其時很多企業的股價之所以走高,往往是因為受到短期消息所刺激,而非由基本面所帶動。

及至去年,這種趨勢戛然而止。由於極端事件風險主導了新聞頭條,並影響了短期市場走勢,令投資情緒更添波動。在2018年第四季,中小型股的跌幅尤其嚴重。但不久之後,大家發現宏觀經濟形勢較預期中更為強韌,加上亞洲貨幣企穩,估值便宜的股市於是迎來了可觀的反彈。

2019年初以來,在低估值、貨幣政策放寬及貿易談判進展等因素的刺激下,投資氣氛轉為樂觀。但這也是筆者變得有點謹慎的原因。這不是說這輪反彈將會快速完結,而是因為這些因素都屬於周期性,反之,我們並未見到有任何影響長線前景的訊號。

不應忽視長遠經濟前景

而筆者所擔心的是,一些投資者與投機者和交易者聯成一線,將短期的利好因素擴大,令市場陷入一片興奮的氣氛,但卻忽視了經濟及企業的長期可持續增長。

那麼,亞洲的長期前景如何呢?如果拉長十年或更長時間來看,其實亞洲確實具備了不少增長要素:儲蓄率高、生產力增長強、製造業基礎穩固等。亞洲的執政者擁抱自由市場和全球化的概念,北亞和印度次大陸的經濟增長,更有望漸漸惠及整個亞洲地區。

另一方面,亞洲各國政府正致力改善貧富差距及社會和諧,例如推行最低工資及改善勞工待遇,雖然這些措施有可能影響企業的利潤,但長遠則可以令經濟和社會更加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