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MPF | 2019-04-12 05:00

曹偉邦

MPF基金減價 愈平愈抵買?

放大圖片

強積金自願性供款的扣稅安排剛於4月1日出爐,雖然現階段難以估計市場反應,但多家強積金供應商已展開前哨戰,推出基金管理費扣減和紅利單位回贈等優惠,加大誘因吸引更多現有及新成員作自願性供款。站在長線投資的角度看來,基金減價似乎比一次性的回贈更有利於累積回報,但強積金又是否愈平愈抵買?

利用FER可更好比較

首先,成員要明白強積金計劃下的成分基金有何收費。一般而言,不同計劃的收費政策也有差別。除了為人所熟悉的管理費外,也可能包括保證費、補償基金徵費、成立計劃的支出、彌償保險費、核數師費及法律服務費等。由於不同成分基金的收費項目或有不同,因此要更全面及公平地比較基金的總開支,成員就應參考其基金開支比率(FER)。該比率反映了成分基金總開支佔其資產值的百分比,方便成員「Apple to Apple」作出比較。

基金類別管理方式影響收費

話說回來,由於基金收費會透過扣除基金資產值或成員賬戶中的基金單位收取,因此對投資回報的確會有一定影響。那是否意味成員應該選擇基金開支比率較低的基金呢?我們要先了解,不同種類的基金和管理方式也會影響收費,如被動式管理的追蹤指數基金收費會較低,至於保證基金則因設有保證回報,收費相對其他基金類別為高,因此不可一概而論。事實上,業界多年來一直積極回應市場訴求,不斷下調基金收費,現時強積金整體的平均基金開支比率為1.52%。

除留意基金開支比率外,還要留意基金的長線表現。雖然高開支比率的基金確實會蠶食投資回報,但假如這隻基金的表現優秀,大幅跑贏較低開支比率的同類基金,為成員爭取更豐厚的回報,這是否也值回票價?

宜冷靜面對減價優惠

此外,強積金供應商的質素同等重要,例如電話或網上查詢渠道是否足夠,方便成員迅速聯絡客戶服務員,又或是其網上賬戶管理的介面是否清晰易用,讓成員能快捷地查閱賬戶結餘或轉換基金等。假如強積金供應商能夠提供額外的增值服務,如強積金資訊刊物或講座,也可協助成員掌握市場動向,豐富投資知識。

以上這些細節大家都不應忽視,而最重要的一點是,投資組合能配合成員的退休目標及風險承受能力。因此,不論是面對可扣稅的自願性供款安排、基金費用減價戰,抑或是琳琅滿目的優惠,成員也應保持冷靜,經過全面考慮後才作出正確的投資決定,否則將打亂長線的退休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