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分析 | 2019-03-29 00:00
隨着中美貿易談判持續推進,我們對兩國結束貿易戰的預期愈見樂觀。我們認為中美貿易協議的達成取決於以下兩個重要假設。
一是美國希望中國作出妥協,中國亦願意進行談判。目前看似明朗的局勢在2018年大部分時間裏處於未知狀態。
二是以總統特朗普為代表的美國並不奢求全面解決兩國之間的所有結構性問題。我們認為美國將優先解決雙邊貿易逆差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這兩大問題,其他圍繞補貼、技術轉讓和合資企業等方面的爭議可能依然無法解決。此外,在雙邊貿易平衡和知識產權保護這兩大問題上,中國可能更加有意願和能力取得進展。
儘管如此,中美貿易協議涉及的範圍將比較狹窄,並且未來仍可能伴隨着兩國科技企業之間長期持續競爭,以及圍繞市場准入而導致中美關係緊張。
另外,我們認為中美達成貿易協定不會利好所有國家和地區。雖然兩國達成貿易協定有望提振全球市場信心,但同時也會人為地改變當前貿易格局。舉例而言,若中國進口更多美國商品,這可能會導致巴西、澳洲或台灣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出口相應下降。因此,我們應意識到中美達成貿易協議將會產生相對的贏家和輸家,但對全球總體增長的影響可能並不明顯。
最重要的是,我們應意識到中美關係已經發生轉變。兩國已從過去的「合作高於對抗」轉向「競爭大於合作」的新常態。
考慮到中美雙方最近幾個月的談判進展,我們認為目前中國股市估值已基本反映了中美雙方達成部分貿易協議的預期。
如果雙方達成協議,未來中國將有更多的採購需求轉向美國。不過,美國能夠大幅增加對華出口的領域相對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農產品、能源和大宗商品以及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這意味着目前對中國出口這些產品、在某些情況下受惠於當前貿易戰的國家和地區或面臨出口大幅下降影響。由於中美貿易協議將大幅改變當前的貿易格局並產生相對的輸家(其中包括美國的盟友),因此兩國最終達成協議很可能會受到世界貿易組織(WTO)質疑和挑戰。
我們認為中美達成貿易協議將不能排除未來雙方的緊張關係惡化、重新加徵關稅的可能性。鑑於從長期趨勢來看,中國努力提高產業供應鏈自給率和海外跨國公司盡力避免不確定性等舉措已經非常明顯,中國將繼續大力投資於國內半導體和軟件產業,東南亞和南亞國家與地區的製造業外國直接投資將逐漸增加。隨着中美關係邁入持續戰略競爭的新階段,相對於2016年之前市場不確定性將持續高企,貿易相關資產的風險溢價或相應上升。
中國繼續結構性改革
雖然中美達成貿易協議可能只會改變美國與中國其他交易夥伴之間的利益分配,但此舉措帶來的長期利好在於進一步推動中國走向市場化改革。
與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推行的改革措施類似,中美貿易談判有望推動中國深化改革,促進中國內部競爭、效率和生產率的提升。間接地,中國一直採取措施加快開放內地股市的步伐,其中包括近期宣布設立科創板。
隨着市場對中美達成貿易協議的預期升溫,中國股市的估值已有所修復。雖然MSCI中國指數的市盈率目前已回歸12倍的長期均值,但內地A股的市盈率仍低於15倍的長期均值,可見中國股市依然蘊含着潛在的投資機會。值得注意的是,鑑於中美達成貿易協議有望增加對美國商品的進口,未來中國的貿易順差可能會逐漸下降,或會給人民幣帶來貶值壓力。
從短期來看,科技硬體等貿易敏感型板塊有望在中美貿易協議達成後迎來反彈,其中包括美國主要智能手機品牌的供應鏈企業,這些企業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於美國的不同行業。但考慮到中美貿易關係將會出現結構性轉變,我們建議投資者逢高賣出這些公司。
作者為摩根大通私人銀行亞洲投資策略部主管吳安瀾(Alex Wo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