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時事脈搏 | 2019-03-07 14:46

中大:抗抑鬱藥助改善耐藥性胃功能失調

放大圖片

本港每十個人之中,便有一個患上胃功能失調。中大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低劑量的三環抗抑鬱藥「米帕明」有助改善對於一線藥物呈耐藥反應的胃功能失調。

胃功能失調的症狀,包括每周出現上腹部疼痛、灼熱、早飽、飽脹和不適,如果經過內窺鏡和影像檢查,這些症狀並非因為身體結構異常的話,便可以界定為胃功能失調。

中大醫學院腸胃及肝臟科教授胡志遠表示,胃功能失調治療,一般以控制症狀為主,治療多以胃酸抑制劑和胃促動藥去減少胃酸分泌和促進腸胃蠕動能力,但此一線治療只對約三成患者有效。如果以上兩種藥物都未能湊效,胃功能失調便有可能是由壓力或焦慮等引起。

雖然現時醫學界建議使用三環抗抑鬱藥物作為二線治療, 不過,成效一直缺乏研究數據支持,有見及此,中大醫學院開展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低劑量的三環抗抑鬱藥「米帕明」能有效改善胃功能失調,並有助紓緩焦慮情緒,顯示難治性胃功能失調與情緒功能障礙有密切關係。而研究結果亦有助國際醫學界制定治療難治性胃功能失調的指引。

由於小部分接受治療的患者服用「米帕明」後出現一些口乾、便秘、視力模糊、渴睡和心悸的副作用,胡志遠表示,患者需要在經過適當評估和在醫生監督下用藥。有超過60年臨床應用歷史的「米帕明」,對多種神經傳導物質有調節作用,近年主要集中在治療慢性神經痛症。胡志遠表示,不能單憑服藥治療難治性胃功能失調,患者必須解決情緒和壓力問題。胡志遠又表示,如果利用「米帕明」治療有效果的話,醫生會慢慢減藥,確保病人不會因為停藥而影響病情。

臨床心理學家陳雅文表示,情緒健康會影響生理及心理健康發展,原因可能是腸-腦軸線相互作用紊亂所致。陳雅文指出,腸胃可以視作為小腦袋,而大腦袋和小腦袋會互相溝通,例如當患者有壓力或情緒問題時,大腦袋的中央神經系統的痛覺處理會出現功能異常,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異常,腎上腺素上升,壓力荷爾蒙升高,血清素失衡和激活免疫系統,而這將會影響到內臟會過度敏感,會刺激胃酸分泌,令到腸道微生菌失衡和胃部放鬆及排空機能減弱,而這有可能會導致難治性的胃功能失調。

這項研究共有107位患者參與,其中服用「米帕明」的研究小組,有64%的受訪者整體滿意治療,認為藥物有助控制消化不良症狀。有關研究結果已在學術期刊《刺針腸胃病學及肝臟病學》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