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專家評論 | 2019-02-28 08:30

何周禮

良性的顛覆

放大圖片

在當代建築設計語言中,許多具當代性及影響力的建築設計都是建基於顛覆傳統,或以高科技設計及環保設計作為建築物的賣點。

其中最令人值得反思是一種新的當代設計語言,就是暨顛覆傳統的觀念,同時亦以嶄新的思維將從未遇上過的不同功能重組、解體、對調、互相再重組。這種設計手法動機極度鮮明,並非建基於標奇立異,或是毫無內涵的表達方式去爭取注目;反之,是以一些既有的功能及元素將它重新組合而作出嶄新化學作用。前者是矯揉造作的,後者則是乾淨俐落,簡單而震撼。

說起書店,一般傳統書店的功能大概只有「售賣書籍」,陳列架上的書被排列得密密麻麻,牆上掛着不少新書推介和暢銷書籍排行榜,或是將書籍分類得井井有條,彷彿目的只為了銷售書本,並無他意。為保持書店內環境及書本潔淨,無論店內外都貼滿「不准飲食」的標誌,禁止客人將飲品和食物攜帶入內,以免書本因被弄污而影響銷售。此外,傳統書店總是給人寧靜、嚴肅的感覺,叫人一舉一動都分外小心,總是欠缺一種整體性的生活態度及閒情。

踏入二十一世紀,人類的生活似乎被科技主導,無論工作、娛樂抑或起居飲食都離不開使用電子產品及智能應用程式。雖然知識應來自書本,但面對生活電子化的環境下,呆板及嚴肅的傳統書店亦逃不過此劫,書本銷售量日益下跌,不少非連鎖式經營的書店亦早已倒閉。

因此,要在如此逆境中繼續營運下去,書店必須尋求突破,以創新、破格、反傳統的方式,打造嶄新、多元的空間,甚至增加書店內的功能,令書店及印刷工業不被夕陽化外,更重新演繹書店的哲學。

日本知名連鎖書店──蔦屋書店以獨特的配套、設計和產品打破傳統書店的格局和形象,推動書籍生活化,是不少港人到日本旅遊的必到景點。在2017年於東京銀座開設的蔦屋書店更以「藝術」和「生活」為主題,打造一個富有文藝氣息且休閒舒適的「多元化書店」,令書店不再只得「賣書」,而是一個分享知識、藝術和文化的多元平台及一種生活態度的表現。

有別於一般書店,銀座蔦屋書店並沒有滿布書架和陳列架的布局,反而將藝術和生活文化設定為建築設計和規劃的核心,設立多個創新藝術活動專區和居家生活風格的閱讀空間,令書店不再呆板。在書店的中央是一藝術活動空間,配上極高樓底方便容納大型藝術品作展覽用途,又採用透光設計,使自然光能透光天窗照進店內,令顧客能於東京鬧市的石屎森林中享受在自然光、沒有壓迫感的環境下閱讀。店內周圍架起高達6公尺高的書架,瀰漫濃厚的書香,又設有藝廊定期展示藝術作品,展覽主題包括攝影、視覺藝術和建築等,打造一個既舒適又富有藝術氣息的文化閱讀空間。

此外,銀座蔦屋書店內亦是一宣揚日本傳統文化的場所,店內以日本傳統建築「箭樓」為設計主題,每個角落都擺放着具代表性的傳統工藝品,例如武士刀、江戶時代起的浮世繪和染織等,更會不定期舉辦和日本傳統文化及藝術有關的工作坊,例如品茶會和傳統音樂表演,令顧客在書店不單只是閱讀,而是以書會友,打造了一個社交場所,同時又能推廣日本傳統文化。

除了藝術文化活動和閱讀空間外,銀座蔦屋書店內更設有咖啡店,供顧客一邊享用咖啡和甜品,一邊看書,真正將閱讀融入生活,配合東京銀座的品味生活態度。在蔦屋書店內的書本和飲食是能並存,他們賣的不只是書本,而是生活態度,同時亦相信顧客自身的素質,因此毋須擔心書本會被飲料或食物弄污,卻鼓勵客人在自在、舒適的環境下閱讀,將書本、閱讀、藝術、文化、歷史、當代價值及閒情融為一體,統呆板的傳統觀念顛覆,重組不同元素互動,這就是「良性的顛覆」!

在當代的建築設計語言中,有許多新思維充斥着,尤其是許多建築為打入遠東亞洲市場,都以「奇形怪狀」毫無內涵的特異手法去設計,完全失去理性及邏輯,那就是「惡性的顛覆」!

何周禮
何周禮建築設計事務所創辦人及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