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8 00:00
生命通識 葉輝
黃泥涌村見證滄桑
話說本港開埠之前,跑馬場南面山谷已有一條建於乾隆年間的客家村落,名為黃泥涌村,村旁有黃泥涌流出大海,因而得名;1841年5月,港島人口統計顯示,黃泥涌村有300名居民;至1845年將低窪沼澤西邊的黃泥涌填平,此為黃泥涌道;近山一邊闢為墓園區,此為基督教墳場(現稱香港墳場)、天主教墳場與巴斯墳場等。
及至1846年將沼澤地改建為跑馬場,黃泥涌亦填成馬路,其後黃泥涌道為維多利亞城東邊界線,今在聖保祿天主教小學對面的行人路,仍可見到1903年所豎立的界碑;黃泥涌村對上山坡有座外國人墳場,那是猶太人沙宣於1855年購地興建的猶太人墳場;外圍有客家人所建的譚公廟,其後拆卸,於1901年在藍塘道口的小山崗 ...
(節錄)全文共128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