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19-01-02 05:00

David Smith

中國綠化新趨勢締造良機

放大圖片

最近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如情況持續,明年中國便會達到減少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的最新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問題最嚴重的國家,同時卻是推動環境變化的一個大國──這個矛盾既反映中國的超高速經濟發展,亦突顯其迫切的現代化需要。

中國的一大能源改革綱領是推行「煤改氣」,以應付工業和家庭的能源需要。雖然同屬化石燃料,但天然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煤炭的一半。

中國主要從澳洲和美國墨西哥灣沿岸輸入天然氣,但同時愈來愈積極在中亞地區物色其他供應來源,並致力提升國內基礎建設和管道網絡。

這個轉變不但為天然氣板塊和相關行業帶來增長,亦為投資者締造良機,前提是投資者知道往何處尋覓機遇。

可再生能源潛藏機遇

中國同樣積極開拓可再生能源,僅去年便投資高達1260億美元,根據聯合國最新數據,這相當於全球可再生能源總投資額的45%。單單去年,中國新增的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已達到53吉瓦(GW),比2014年全球市場的總容量還要多。

這情況可以歸功於成本下降以及項目融資貸款利率跌至新低。據路透報道,截至2017年的10年間,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下降達九成,全國各地紛紛在工業園區和住宅天台安裝太陽能電池板。

然而,隨着這類投資的成本上漲,回報率有時又不理想,中央政府正逐步撤銷對大陽能發電產品製造商和開發商的補貼,以減輕國家的負擔;在此情形下,行業有必要借助技術創新和規模效益提升效率,同時在民企市場尋求支援。

正因如此,投資者不妨發掘能從政府重視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中獲益的公司。

電動車需求增長迅速

電氣化是另一個起步不久、潛力豐厚的市場類別。根據聯合國環境署(UN Environment)、聯合國能源中心法蘭克福學院(Frankfurt School-UNEP)和彭博在2018年聯合發表的研究報告,去年全球售出的電動車達110萬輛,而中國佔其中一半。

當然,這個數字相比傳統輕型汽車(light-duty car)產業仍是微不足道,但2012年至2017年,電動車銷售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66%;與此同時,去年電動巴士的銷量亦上升三成,而中國在此領域所佔市場份額更高達全球的99%。

財務因素仍是此增長的原動力。隨着技術提升,加上製造商之間的規模效益,自2010年開始,為電動車提供動力的鋰離子電池的成本逐年下降,主要有賴鋰和鈷等金屬原料的成本下降。

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按目前進度,到了2020年代中期,電動車在大部分市場的售價可能比內燃機汽車來得便宜;到了2020年代末,電動車售價可能更低,令2040年電動車佔全球輕型汽車銷售市場過半份額。

留意行業公司層面轉變

這無疑將會是決策當局明年的討論議題,若然推行廣泛安裝充電設施的政策出台,對投資者來說便會是更大的啟示。

歸根究底,中國需要解決其嚴重環境污染問題,這一點與世界大趨勢吻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在10月時警告,依照目前全球暖化的速度,到了本世紀下半葉,將導致珊瑚礁和農作物產量大減,部分動植物從此絕種,水位上漲將迫使沿岸居民流離失所。

時至今日,各國政府不能再按兵不動,而中國正是這股浪潮的先鋒。正如任何結構性趨勢來臨一樣,精明的投資者可多加留意行業及公司層面出現的轉變,以捕捉增長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