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案 | 2018-12-21 05:00
陳慶威
年近55歲的張先生,原已屆退休之齡,但因為當年遲婚遲生育,兒子尚在就讀初中,除了要籌措兒子的學費,張先生自己亦憂慮退休後生活保障不足。有調查發現,過半受訪者預計年過65歲退休年齡後仍需工作,才能儲夠資金退休;另一調查亦顯示,近半受訪者未有理財目標,而愈低收入就愈欠缺理財方向。
退休入息計劃
理財專家經常提出兩個法則,其一是盡早作出理財規劃,由每月儲存少量金額開始,經長時間的滾存,就可成為將來無憂退休生活的儲備;其次是多儲錢、少花錢,就愈大機會提早退休。面對如張先生般的人生變數,不但年輕時已需要周詳的理財規劃,計劃的靈活性及彈性亦相當重要。
張先生年近55歳時才挨到兒子就讀初中,隨時面對退休後生活保障不足,因此要延遲退休年齡。要及早準備,客戶可選擇市場上一項退休入息計劃,以獲得每月入息長達 120 歲,而在整個入息期間,客戶除了可獲發保證每月入息,亦可享額外非保證每月入息,以應付生活開支或滿足不同退休人生計劃。視乎客戶年齡,客戶可選擇最早於55歲起開始獲發入息,亦可選擇於60歲或65歲才開始獲發入息,當臨近退休年齡時,也可自選延遲入息期,而入息金額將會根據新的入息期重新計算。
忽略醫療開支
張先生因為資金有限,需要延遲退休年齡,而他同樣面對年紀大而較易患上長期疾病的風險;在籌劃退休保障時,醫療開支往往最受忽略。即使所患的長期疾病不足以致命,但患者或需要長期臥床或服藥,其配偶或子女亦可能未及照顧,因而需要聘請傭工或專人照顧,以至為家人帶來額外的財政負擔。
市場上有危疾年金專門保障此類容易造成終身影響的疾病,例如中風、腎衰竭及腦退化症,只要受保人一旦患上指定受保危疾,便可以年金形式持續定期獲發保證入息,保費更可獲豁免。與此同時,面對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患者在接受長期治療時,一方面醫療開支不菲,另一方面亦可能在治療下壽命比預期長,上述的計劃可提供保障至長達100歲,正好應付長期護理需要及補貼收入。
雖有俗語說「養兒防老」,但像張先生的個案,他的兒子尚未出身,張先生更要為退休後的生活和醫療開支而煩惱。港人傾向遲生育,像張先生的情況相信會愈來愈多,因此要盡早為退休保障綢繆,除了要養成良好理財習慣及關注個人健康,亦可以考慮「保險防老」,實行自製長糧和選擇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