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18-11-29 00:00

生命通識 岑逸飛

說儒

梁漱溟曾說,中國民族是早熟的文化,原因在於,早在春秋時代,天下大亂。百家爭鳴,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名家、縱橫家、農家等,其中的儒家,從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對中國人的思想影響最深。 關於「儒」的來源,《說文》對「儒」的解釋是:「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甲骨文缺「儒」字,這要從金文和篆文來研究。其實「需」才是「濡」或「儒」的本字,其中的「雨」,既是聲旁也是形旁。「需」字在金文,既指成也指汗水,表示一個人腋下和腹背出汗。當金文「需」字的「體虛盜汗」本義消失,篆文再加「人」旁另造「儒」字代替。造字本義,這是形容詞,指體虛盜汗,軟弱無力。隸化後楷書將篆文字形寫成今日的「儒」字。 ...

(節錄)全文共110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