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脈搏 | 2018-10-10 15:09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天公布《施政報告》,戴德梁行對於房屋政策和土地供應作出回應。
戴德梁行表示,政府除了重建房協真善美邨外,建議應該研究重建部分樓齡過高及地積比率偏低的房委和房協屋邨(包括明華大廈,模範邨等)。建議房協、房委會、市區重建局釐清各自的發展方向,加速把舊房屋資源轉成新供應的效率。
該行贊成政府推行重建公務員合作社樓宇試點項目,以釋放市區房屋供應。重建公務員合作社確是可協助解決住屋問題,由於牽涉補地價與徵收補償的問題,為加快推進計劃,建議政府定下標準補價金額,避免因補價不能達成協議,而拖延了重建時間。
政府提出檢視《長遠房屋策略》,該行建議政府亦需重新審視現行房屋政策,把資助房屋與私人市場完全分割,不應讓已補地價的資助房屋流入私人市場,影響公屋流轉;然而,政府有意增加公屋供應後,私人房屋供應相對減少,有機會間接推高私樓樓價。
政府提出有效運用公營房屋資源,把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試行一項「長者業主樓換樓先導計劃」;然而,這項措施有機會令已補地價的市民覺得不公平。
政府建議推出活化工廈政策,容許工廈改裝成過渡性房屋,亦獲數名業主同意作為試點,戴德梁行看不到反對的理由,但此政策只是杯水車薪,可提供的單位數量很少。由於工廈與住屋建築結構不同,在執行上需要考慮工廈的樓齡、採光、消防、衞生和通風設備未必符合住屋的要求。建議政府應放寬條例和提供免補地價等誘因,鼓勵單一業權的業主或發展商考慮翻新或改裝,甚至重建工廈為住宅。
另外,改裝工廈或重建地點應選靠近住宅區和已有足夠交通配套設施的地點,例如長沙灣荔枝角道一帶,並在地契上加入10年內不能轉售的條例。
政府提出明日大嶼計劃,可增加土地儲備,有助長遠解決土地不足及住屋問題。該行建議,政府填海的同時,必須於交通配套措施方面作出更長遠的規劃,避免因配套不足,令整個大嶼山將來出現問題。
戴德梁行建議,政府在提出發展棕地的同時,可在屯門41區進行填海,把貨櫃碼頭和難以上樓的棕地作業者一併遷到該區以北的填海新區,有助釋放原有棕地建屋。考慮到棕地作業者必須在廣闊的土地上才能經營,為了理順整個棕地發展規劃,建議政府邀請業界人士組成以「重構新界鄉郊土地發展」為任務的短期專責小組,為作業者提供技術支援,以及改善鄉郊環境等統籌工作。
此外,政府可考慮利用新界尚未發展合共1000公頃的農地,若以3倍地積比率興建住宅,每個單位約500方呎,將可興建64萬個單位。假若透過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並釐訂清晰、公平的審批機制,將可快速增加房屋供應。建議地政總署亦成立專責小組,為改變農地土地用途把關,並訂立標準地價,提升透明度以加強市民信心。
「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將協助興建公營房屋條件加入私人土地地契,尤其是尚未開發的新界農地,無疑可以提升公營房屋的整體供應量,但實施時政府需要擔當主導角色和提供一定的誘因給予發展商,否則難以順利發展。
政府可參考八十年代香港公私營合作房屋的概念或英國的可負擔房屋和先租後買計劃,發展商須在其項目範圍內興建一定成數的可負擔房屋,類似香港首置概念,滿足中產和年青家庭置業需求。
戴德梁行贊成政府設立雙重把關機制,由不同業界的代表組成獨立委員會負責監督公私營合作項目,並由政府部門參與審批,令整個計劃能夠做到公平、公開和透明,令公私營合作不會予人利益輸送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