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18-09-27 00:00

心臟科 謝德新醫生

手腕橈動脈通波仔

相信大部分港人都聽過「通波仔」,此手術歷史悠久,過去多年仍不斷改進,本港15年前開始引入手腕橈動脈通波仔手術,其好處是創傷較少、康復較快,因此愈趨普及,目前已成為主流方法。 香港人飲食習慣日趨西化,加上缺乏運動,因此冠心病有年輕化趨勢,不少人50歲前已經要通波仔。 進行傳統通波仔手術時,醫生會先在大腿開一個切口,經股動脈引入導管及球囊,直達冠狀動脈堵塞的位置,打通血管。潛在風險是置入導管時或會誤傷大腿附近的主要靜脈及神經;加上股動脈位置較深,會較難止血。 至於從手腕引入導管的橈動脈通波仔手術,由於手術位置鄰近骨骼,附近沒有主要神經及靜脈,因此創傷少且較易止血,亦可減低傷口出現併發症風險。大多病 ...

(節錄)全文共66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