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 2018-09-25 05:00
周奐彤
在油價反彈的帶動下,亞洲經濟體和股票市場於2015年底開始復甦,至今已有兩三年光景。我們仍然處於經濟擴張周期的中段,企業盈利向好,且仍有增長動力,同時估值仍然低於平均水平。但是,作為資產管理公司,風險是我們必要考慮的一環。
美國加息無損亞股表現
目前美國經濟似乎已經處於擴張周期的末段:失業率接近歷史低位,美國聯儲局又逐步實行貨幣政策正常化。筆者認為,正常化是相當合理的做法,畢竟美國經濟持續增長,貨幣政策沒必要再寬鬆下去。而且歷史數據也反映,美國加息期間亞洲及新興股市都可以有良好表現。
然而,美國政府在周期末段推行財政擴張政策,卻不免令人擔心,遲些我們會否迎來更激進的貨幣緊縮政策?而且中美的貿易糾紛已影響到市場情緒,若衝突未有解決,或會影響實體經濟。
更重要的是,外圍形勢會否左右亞洲的經濟周期?亞洲各國的經濟特質及情況各異,很難一概而論。但毫無疑問,亞洲經濟和金融市場,與全球貿易、貨幣政策和資本流動息息相關。若以股市的角度視之,亞洲股市的估值周期通常持續5至7年,並曾分別於1998年,2003年,2008年和2015/16年見底。
周期末段增持防守和金融股
亞洲對上一次處於擴張周期末段,已是2006/07年的事,但當時亞洲股市的估值極高,PB幾乎是現時的兩倍,及後我們便遇上金融海嘯,因此難以與現時情況相提並論。
踏入周期末段,我們將增持防守和金融板塊。防守板塊指的是業務穩定成熟、有能力產生現金流,並願意以較高股息回饋股東的企業。自2016年中起,由於債券收益率開始回升,被視為債券代替品的防守股被市場離棄,價值開始浮現,我們趁機增持了亞洲區內的一些收費公路、公用事業及REIT。
金融板塊方面,我們看好亞洲區內貸款增長良好、利率上升、信貸成本改善及估值具有吸引力的金融企業,但要留意的是,每個國家的經濟及金融利率走勢都不同,我們向來以由下而上的策略,着重企業的基本面,並不會單單因為行業具有利好因素就買入。
一般而言,我們會根據不同的市況,靈活調動防守股票的比例,佔比可以低至兩成,也可以高逾六成。如今防守股票的佔比約為30%,並不算高,但隨着擴張周期末段來臨,投資策略宜做好防風措施,陸續增持防守板塊。